從類型學上看,聊城隆興寺鐵塔屬于山東地區(qū)的仿木樓閣型鐵塔。與鐵塔發(fā)展濫觴階段的廣東地區(qū)南漢鐵塔相比,它更高大、粗獷;與五代、北宋時期長江流域的仿木樓閣型鐵塔相比,它在仿木構的細節(jié)上更加寫實。這主要反映在*層塔身的棱柱、地栿、門砧石、門簪、破子欞窗、半掩版門等細節(jié)上。也正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與宋《營造法式》的對比,我們認為它是宋代作品。總之,隆興寺鐵塔是一處重要的中國古代金屬建筑案例,在建筑史和冶金史研究領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聊城市光岳樓管理處組織專家編著出版的這本《隆興寺鐵塔》詳細記錄了上述考古清理、修繕、環(huán)境整治工作的過程和技術細節(jié)。尤為可貴的是,本書把1989年翻型鑄造修繕鐵塔的過程,以實錄的形式完整呈現(xiàn)了出來。
本書的記錄不僅具有修繕檔案記錄的性質,也整體反映了當時的修繕理念和思考,對我們回顧、總結中國文物保護工作理念和方法的發(fā)展歷程來說,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隆興寺鐵塔是聊城最重要的標志性文物建筑之一。隆興寺鐵塔在歷史上曾經是聊城著名的八景之一鐵塔煙霏。許東望有詩:步出城東到上方,稜層古塔老風霜。三齊自昔多名勝,七級于今冉莽蒼。(康熙《聊城縣志》藝文《鐵塔煙霏》)
鐵塔位于聊城東關舊運河南岸,隆興寺遺址上。1973年進行考古清理和修繕之前,鐵塔保存有基座和五層塔身。上部幾層塔身散落在周圍地下。根據本書的報道,考古工作者經過清理,在周圍尋到七層塔身和一塊塔剎基座殘片。
隨后進行的修繕,將塔基從洼地向西北高地遷移了6米。1989年又補鑄了塔身缺失的平座、斗拱、欄桿、塔檐,把它修復為12級鐵塔(推測缺失了第9級塔身)。2014年,為了更好地展示鐵塔,又實施了環(huán)境整治工程,把鐵塔周邊辟為公園,使其開放條件更佳、鐵塔的展示效果也更好。
聊城市光岳樓管理處組織專家編著出版的這本《隆興寺鐵塔》詳細記錄了上述考古清理、修繕、環(huán)境整治工作的過程和技術細節(jié)。尤為可貴的是,本書把1989年翻型鑄造修繕鐵塔的過程,以實錄的形式完整呈現(xiàn)了出來。這次修繕工程,首先糾正了1973年修復工程的一些草率之處,但同時也面臨著缺乏相關參考案例的困難。當時的設計負責人周建國先生和魏聊先生用石膏反復試驗,雕刻、取型、宣紙隔離、翻模、鑄造、粘合加固每一個技術環(huán)節(jié)都經過多次推敲、充分論證,最終成功完成了這一修繕工程。從效果來看,工程質量優(yōu)良,補鑄的部分與本體風格一致,同時也基本達到了可識別的原則(從隱蔽處的加固鋼條可以看出后補部分)。
時隔近三十年,這份工程記錄能完整面世,也正反映出管理單位和工程負責人對文物保護理念的遵守。仔細閱讀下來,不禁對他們所體現(xiàn)出的文物保護工作者的鉆研精神和對文物負責的態(tài)度充滿敬佩。本書的記錄不僅具有修繕檔案記錄的性質,也整體反映了當時的修繕理念和思考,對我們回顧、總結中國文物保護工作理念和方法的發(fā)展歷程來說,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從類型學上看,聊城隆興寺鐵塔屬于山東地區(qū)的仿木樓閣型鐵塔。與鐵塔發(fā)展濫觴階段的廣東地區(qū)南漢鐵塔相比,它更高大、粗獷;與五代、北宋時期長江流域的仿木樓閣型鐵塔相比,它在仿木構的細節(jié)上更加寫實。這主要反映在第一層塔身的棱柱、地栿、門砧石、門簪、破子欞窗、半掩版門等細節(jié)上。也正是通過這些細節(jié)與宋《營造法式》的對比,我們認為它是宋代作品?傊,隆興寺鐵塔是一處重要的中國古代金屬建筑案例,在建筑史和冶金史研究領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我因為博士論文專門研究中國古代的金屬建筑,2009年夏天對聊城隆興寺鐵塔做過比較仔細的實地踏查,也采訪過修繕工程的設計者,曾經得到他們的熱心幫助。無論是在實地踏查測繪還是訪談過程中,在聊城的時候我都能感受到聊城人民談起鐵塔時的自豪感情。這樣一處重要的國寶,需要我們用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去研究和展示它的價值,保護它的物質實體,傳承它凝聚的歷史和鄉(xiāng)情。
2017年,《隆興寺鐵塔》將由中國建材工業(yè)出版社出版,責任編輯李連圣先生囑我寫一篇序言,但之前并不知道我與鐵塔的這層學緣。而也正因為這樣的緣分,我才敢不揣淺陋、班門弄斧,以此文衷心祝賀本書的出版,并祝愿隆興寺鐵塔完整再傳九百年。
張劍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