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讀者需要,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入門知識,包括藥物作用的基本理論、藥物設計的基本概念與方法、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化學信息學和生物信息學系統(tǒng)、理論計算基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主要策略方法和技術,重點講解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意義、作用和基本研究方法,選用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并介紹*的國內外研究成果,反映學科發(fā)展。同時介紹了一些常用軟件,提供化學和生物信息學資源,使本書兼具理論性和實用性。各章列出了參考文獻和選讀文獻,供讀者深入鉆研之需。書末附有專業(yè)名詞、軟件名和藥物名索引,便于讀者參考學習。本書可作為綜合性大學和醫(yī)藥院校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教學用書,也可供有關科研人員參考。
前言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即利用計算機的計算、邏輯判斷、圖形顯示等功能為輔助手段進行藥物設計。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自20世紀末出現至今三十余年間,從初始階段發(fā)展到現在一門新學科的形成,其基礎理論、方法學和相關技術已有了長足發(fā)展,已經成為藥物發(fā)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在合理藥物設計中,可進行分子結構分析、靶點結構構建、藥物活性構象、藥效團識別、靶點-藥物作用模型模擬和藥物三維定量構效關系分析,廣泛應用于先導化合物發(fā)現和優(yōu)化的藥物分子設計過程,大大提高了藥物設計水平、速度和成功率,使藥物設計從基于偶然性趨向于定向化和合理化;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不但向藥物發(fā)現上游擴展,應用計算機處理生物信息進行靶點的識別和確證研究,發(fā)現新的藥物靶點;還向藥物發(fā)現下游延伸,計算藥物的類藥性、預測吸收-分布-代謝-排泄/毒性等成藥性,使不適宜的化合物早期淘汰,提高藥物設計的效益。本書定位于意欲了解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讀者的入門輔導,并將讀者帶進最新的、更寬闊的領域。自2003年本書第一版出版以來,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但十多年來學科面貌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新理論、新策略、新方法、新技術和新的應用軟件不斷涌現和發(fā)展,原書已反映不了學科的發(fā)展。鑒于此,我們著手修訂工作,我們還沿襲了第一版的基本框架和深入淺出的風格,去除一些已為大家所熟知的內容和陳舊不再使用的技術和方法,增加了近十年來出現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并對研究實例作相應調整,使讀者能了解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主要基礎理論、研究思路和相關技術方法,并了解研究領域的發(fā)展前沿。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涉及化學、生命科學、醫(yī)學、藥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與技術。本書介紹必要的基礎知識,提供各學科的接口,增強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并為在各前沿研究領域的實際應用開啟窗口,使讀者了解應用研究的發(fā)展與前沿;對典型的成功研究案例以反映藥物設計的基本思路和策略為目標,為讀者提供深入研究思考的切入口,啟發(fā)讀者的創(chuàng)造性。根據以上宗旨,本書編寫將綜合各學科基礎理論,拓寬知識面;既介紹基礎知識,又適度介紹作者的研究實例和國內外研究成果,反映科學發(fā)展前沿;同時介紹常用軟件,使本書兼具理論性和實用性。全書分為7章:第1章敘述藥物作用的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分子藥理學基礎及藥物化學的基本知識,這是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理論基礎;第2章簡述與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密切相關的化學和生物學信息計算機處理系統(tǒng)的知識、方法和技術,同時介紹一些重要的化學信息學和生物信息學資源;第3章對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所需的理論計算基礎、重要的結構測定分析手段、計算機分子模型技術等作概念性的介紹;第4章論述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產生、作用、基本特征和意義;第5章和第6章是本書的核心部分,分別重點介紹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在先導化合物發(fā)現和優(yōu)化中所運用的研究策略、思路和方法;最后在第7章安排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實際應用案例,選用一些能反映基本設計思想和方法學的典型例子、本書作者的研究實例或國內著名的成功案例,以及對某問題采用不同方法研究的案例。本書各章附有參考文獻和選讀文獻,供讀者進一步參考學習。書末附有專業(yè)名詞、軟件名和藥物名索引,便于讀者深入鉆研學習。專業(yè)名詞術語采用《藥學名詞》(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由于新的名詞不斷出現,本書盡可能采用通用的譯法,并給出其他參考譯名。藥物名采用《中國藥品通用名稱》(藥典委員會編.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7)和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CFDA)采用的名稱,英文名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使用的國際非專利名稱(INN)。本書可作為綜合性大學和醫(yī)藥院校的本科生和低年級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有關科研人員參考。本書作者由復旦大學藥學院《藥物設計學》教學團隊的教師組成,有葉德泳(前言,第1章,第4章,第7章部分內容)、楚勇(第2章)、付偉(第3章,第5章,第7章部分內容)、李煒(第6章,第7章部分內容)、謝瓊和周璐(和其他作者共同完成第7章)。他們豐富的科研經歷與教學經驗和對藥物設計領域寬闊的視野為保證本書編寫水平與質量提供了保障。編寫中得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陳凱先院士的關心和指導,并且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序,作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書內容涉及廣泛,不足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讀者能夠不吝批評指正。作者2017年早春,于復旦大學張江校區(qū)第一版前言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是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研究與開發(fā)新藥的一種嶄新技術。它以數學、藥物化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分子藥理學、結構化學、結構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以量子化學、分子力學和分子動力學等為理論依據,借助計算機數值計算和邏輯判斷、數據庫、圖形學、人工智能等處理技術,進行合理的藥物設計。藥物的發(fā)現,在早期根本談不上主動的設計,主要是偶然的發(fā)現。主要途徑是從民間廣泛應用的具有藥效的動、植物中提取純的有效成分,確定其化學結構,合成出化學品或生物制品供藥用。另一途徑是對天然化合物和人工合成化合物(天然化學庫和人工化學庫)進行廣泛的篩選,但仍是隨意性的。隨著藥物化學的發(fā)展,人們能夠對藥物進行定量的結構-活性關系的研究,以此推斷藥物的作用機理和作用方式,預測某一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設計新的藥物;還能對先導化合物結構進行優(yōu)化,并對藥物結構加以改造和修飾,以改變原有藥物的藥效學和藥動學性質,或利用原有藥物的毒副作用,或利用活性代謝物,或提高藥效、減少副作用,以得到選擇性更高、安全性更好、活性更大的新藥物。隨著生命科學研究的突飛猛進,人類對生命體復雜的生理和病理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對藥物作用的機理、靶點的結構和功能、藥物與靶點作用的方式以及產生生理活性的機理有了一定程度的本質上的認識,從而進入了基于結構和基于機理的藥物設計,即合理藥物設計這一新階段。合理藥物設計實際上是多學科的交叉、滲透、有機結合和綜合運用,其基礎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等基礎學科以及理化測試技術。合理藥物設計與計算機科學的協(xié)作,形成了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出現,大大加快了新藥設計的速度,節(jié)省了創(chuàng)制新藥工作的人力和物力,使藥物學家能夠以理論作指導,有目的地開發(fā)新藥。國外已用此技術成功地開發(fā)出了一些新藥。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雖然剛起步,但已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預期在將來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會成為幫助科學家設計新藥的最佳方法。介紹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是一個相當大的論題,涉及結構化學、藥物化學、分子藥理學、生物化學、結構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化學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病理學、生物物理學、組合化學、量子化學、分子力學、分子動力學、分子圖形學、計算化學、化學信息學、生物信息學、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技術、計算機圖形技術、數據庫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與技術。本書欲向對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感興趣的讀者介紹必要的基礎知識,提供各學科的接口,增強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并為理論研究在藥物設計中的實際應用開啟窗口,使讀者了解應用研究的發(fā)展與前沿。為了適應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讀者需要,本書將介紹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入門知識,包括藥物作用的基本理論,藥物設計的基本概念與方法,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數據庫系統(tǒng)、理論計算基礎、相關測定技術以及對軟硬件的要求等。重點講解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意義、作用和基本研究方法,選用一些典型的實例,并介紹最新的國內外研究成果,反映學科發(fā)展。作者在編寫中力求章節(jié)安排合理,層次分明,內容準確,并賦予本書以下特色:1.涉及學科面廣,有利于讀者知識面的拓寬,也有利于培養(yǎng)其綜合多種學科知識、解決藥物分子設計實際問題的能力;2.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前沿性,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并注意反映國內的有關工作,貼近國內的實際;3.取材新穎,反映科學發(fā)展前沿;4.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同時介紹常用軟件,使本書兼具理論性和實用性。全書分為8章,第1章簡單介紹計算機在藥物學各個領域中的應用,使讀者對計算機輔助及其應用有一概念性的了解。第2章敘述藥物作用的細胞和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分子藥理學基礎及藥物化學的基本知識,這是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理論基礎。第3章適度安排與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密切相關的化學及生物學信息計算機處理系統(tǒng)的知識,同時介紹一些常用軟件的基本功能以及有關的網絡資源。第4章對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所需的理論計算技術、重要的測定分析手段、計算機分子模型技術、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作概念性的介紹。第5 章論述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意義、作用和基本特征。第6章是本書的核心部分,介紹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第7章著重討論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應用,選用一些能夠反映基本設計思想、思路和策略,幫助理解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基本過程的典型例子,或用不同的處理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或用綜合方法研究的實例,并盡可能選擇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學科發(fā)展。最后在第8章對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作一簡要的評價及展望。近年來有關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論文和綜述層出不窮,本書充分利用了這些文獻,在此對被引用資料的作者表示感謝。本書末附有參考文獻和專業(yè)名詞索引,便于讀者進一步參考學習。還列出按各章節(jié)內容編排的綜述性文獻條目,供讀者深入鉆研之需。專業(yè)名詞以規(guī)范名詞為準,對于新的名詞盡可能采用通用的譯法,并給出其他參考譯名。藥物名采用《中國藥品通用名稱》(藥典委員會編.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1997)。藥學名詞術語采用《藥學名詞》(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本書可作為綜合性大學和醫(yī)藥院校的本科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有關科研人員和教師作參考。本書的編寫得到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陳凱先院士的關心和鼓勵,作者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作者雖為撰寫本書殫精竭慮,但限于自己的認知能力和客觀條件,加上內容涉及廣泛,舛誤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讀者能夠不吝批評指正。作者2003年秋于復旦大學楓林校區(qū)
付偉,復旦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教研室,教授,復旦大學引進人才,博士生導師。從事分子模擬與藥物設計16年,先后師從著 名量子化學家封繼康教授、藥物設計領域領軍人物陳凱先院士和蔣華良教授、美國休斯敦結構生物學領頭人James Briggs教授、巴塞羅那超級計算中心主任Modesto Orazco教授,在Angew. Chem. Int. Ed.,Biophys. J., J. Med. Chem., Mol. Pharmaceutics, J. Phys. Chem. B. J. Chem. Inf. Model.等多個國際頂 尖級雜志以第 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fā)表20余篇藥物設計及分子模擬專業(yè)學術論文。承擔有機化學、藥物化學、藥物設計學等本科生課程教學,及多門研究生課程。
1藥物設計的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1
1.1藥物的化學結構和特性2
1.2藥物發(fā)現的途徑與過程3
1.2.1藥物的偶然發(fā)現與隨機篩選5
1.2.2天然有效成分作為先導化合物5
1.2.3已有藥物作為先導化合物6
1.2.4以藥物合成中間體為先導化合物6
1.2.5組合化學方法產生先導化合物6
1.2.6合理藥物設計7
1.2.7先導化合物的優(yōu)化和成藥性研究11
1.3藥物作用的生物化學基礎12
1.3.1蛋白質13
1.3.2核酸16
1.3.3酶19
1.3.4糖類22
1.3.5生物膜23
1.4藥物作用的分子藥理學基礎24
1.4.1受體學說及藥物-受體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本質25
1.4.2藥物-受體相互作用力的類型30
1.4.3立體因素對藥物-受體相互作用的影響33
1.4.4藥物-受體相互作用模型34
1.4.5以核酸為靶點的藥物作用模型35
1.4.6藥物與靶點作用的復雜性37
1.5藥物的化學結構與生物活性的關系(SAR)39
1.5.1藥效團、藥動基團和毒性基團39
1.5.2藥效構象41
1.6定量構效關系(QSAR)43
1.6.1線性自由能相關方法44
1.6.2Free-Wilson模型49
1.6.3分子連接性法50
參考文獻51
進一步參考和選讀文獻51
2新藥發(fā)現中的化學信息學和生物信息學/53
2.1藥物研究中的信息處理55
2.1.1化學信息學在藥物研究中的作用及應用55
2.1.2生物信息學在藥物研究中的作用及應用56
2.1.3數據挖掘在藥物研發(fā)中的應用57
2.2化學小分子的處理60
2.2.1化學結構的編碼60
2.2.2分子結構的計算機表示62
2.2.3化學結構信息的存儲65
2.2.4分子性質的表示67
2.2.5計算機分子模型技術及結構顯示69
2.3分子相似性搜索70
2.3.1基本概念70
2.3.2相似度計算公式71
2.3.3分子相似性搜索的應用72
2.4合成反應信息處理和計算機輔助有機合成設計73
2.5生物大分子的信息處理74
2.5.1序列分析和比對74
2.5.2蛋白質結構預測75
2.5.3蛋白質功能預測75
2.6與新藥研發(fā)相關的數據庫76
2.6.1化合物數據庫76
2.6.2化學信息數據庫81
2.6.3藥學信息綜合平臺83
2.6.4藥物靶點數據庫84
2.6.5中藥數據庫85
2.6.6藥效團數據庫86
2.6.7分子生物學數據庫86
2.7信息計算新技術87
2.7.1集群計算88
2.7.2網格計算88
2.7.3云計算89
2.7.4信息計算新技術在醫(yī)藥行業(yè)中的應用90
參考文獻91
進一步參考和選讀文獻92
3有關理論計算、技術和設備/95
3.1常用的計算類型96
3.1.1勢能面96
3.1.2單點能97
3.1.3幾何優(yōu)化97
3.1.4分子性質計算98
3.1.5構象分析101
3.2理論計算基礎104
3.2.1量子化學105
3.2.2分子力學110
3.2.3量子力學與分子力學相結合的方法(QM/MM)113
3.2.4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115
3.2.5自由能計算118
3.3數據統(tǒng)計分析方法119
3.3.1模式識別法120
3.3.2人工神經網絡方法122
3.4藥物和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測定的實驗方法和技術123
3.4.1蛋白質三維結構的測定方法123
3.4.2藥物-蛋白結合位點的測定方法126
3.4.3藥物-蛋白結合和結合常數的測定方法127
參考文獻130
進一步參考和選讀文獻130
4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意義/133
4.1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產生和作用134
4.2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特征136
4.2.1多學科交叉的前沿領域136
4.2.2大量化學信息的計算機計算處理137
4.2.3大量高技術軟件產品的產生137
4.3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的評價和展望138
參考文獻138
進一步參考和選讀文獻139
5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方法學 /141
5.1直接藥物設計143
5.1.1活性位點分析144
5.1.2基于靶點結構的三維結構搜尋145
5.1.3全新藥物設計154
5.1.4蛋白結構預測159
5.2間接藥物設計163
5.2.1基于藥效團模型的藥物設計與虛擬篩選163
5.2.2基于配體相似性的虛擬篩選167
5.2.33D-QSAR法169
5.3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新策略和新方法177
5.3.1基于序列的藥物設計177
5.3.2基于片段的藥物設計178
5.3.3多靶點藥物設計186
5.3.4網絡藥理學190
5.3.5反向對接191
5.3.6組合化學與合理藥物設計的結合策略193
參考文獻196
進一步參考和選讀文獻197
6先導化合物優(yōu)化/199
6.1從苗頭到先導與先導化合物優(yōu)化200
6.2先導化合物優(yōu)化的原則及策略201
6.2.1配體效率與配體親脂性效率201
6.2.2類先導化合物性與三倍律202
6.2.3先導化合物優(yōu)化原則203
6.2.4先導化合物優(yōu)化基本策略204
6.3化合物藥效學性質的優(yōu)化205
6.3.1基于靶點結構的優(yōu)化205
6.3.2基于片段結構的優(yōu)化206
6.3.3基于配體結構的優(yōu)化208
6.3.4骨架躍遷209
6.4化合物藥動學性質的優(yōu)化212
6.4.1藥代動力學的意義212
6.4.2基于性質藥物設計優(yōu)化的目標213
6.4.3成藥性213
6.4.4類藥性與五倍律214
6.4.5藥動學性質的預測優(yōu)化216
參考文獻217
進一步參考和選讀文獻218
7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應用實例/219
7.1基于靶點蛋白結構的藥物設計案例220
7.1.1抗流感病毒藥物設計基于唾液酸酶結構的藥物設計220
7.1.2AChE抑制劑的研究基于AChE晶體結構的藥物設計222
7.1.3SARS病毒3CL主蛋白酶抑制劑的研究基于同源蛋白結構的藥物設計231
7.2基于虛擬篩選的藥物設計案例233
7.2.15-羥色胺1A受體激動劑FW01的發(fā)現233
7.2.25-羥色胺1A受體激動劑FW01的結構改造和優(yōu)化235
7.3基于藥效團模型的藥物設計案例239
7.3.1非核苷類NS5B小分子抑制劑的研究基于配體的藥效團模型239
7.3.2針對花生四烯酸代謝網絡的抗炎藥物研究基于多靶點蛋白的藥效團模型242
7.4基于性質的藥物設計案例249
7.4.1抗瘧疾藥物代謝穩(wěn)定性的性質預測249
7.4.2代謝部位的預測步驟250
7.4.3代謝部位的預測結果及分析250
7.5基于片段的藥物設計案例251
7.5.1抗凋亡蛋白Bcl-2抑制劑的發(fā)現251
7.5.2基于NMR的片段篩選和基于片段的Bcl-2抑制劑設計252
7.5.3Bcl-2抑制劑先導化合物優(yōu)化254
7.6基于反向對接的靶點識別案例255
7.6.1天然產物咖啡酰酪胺抗幽門螺旋桿菌作用新靶點肽脫甲;福≒DF)的發(fā)現作用靶點預測255
7.6.2基于結構的系統(tǒng)生物學和反向對接驗證吉非替尼的脫靶效應不良反應預測257
參考文獻260
索引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