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刮痧》介紹了刮痧療法的發(fā)展史,刮痧的作用、適用范圍,以及刮痧的操作步驟、常用穴位等,同時還有一些常見疾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刮痧方法,日常防病保健的刮痧知識。借助于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多幅演示圖,將各種病癥的刮痧步驟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使初學者親身感受到專家的指導,能一看就懂,一學就會,輕松地將神奇有效的刮痧方法應用到生活當中�!读慊A學刮痧》語言簡練,通俗易懂,實用性強,十分適合家庭疾病的防治及個人養(yǎng)生保健治療,也可作為臨床醫(yī)生的參考用書。
刮痧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治病方法,其看似簡單,實際上蘊含了醫(yī)學中的深刻醫(yī)理。刮痧療法實際上就是通過對皮膚界面的刮拭刺激對人體臟腑、經(jīng)絡、氣血、皮膚、血管、肌肉、神經(jīng)等各組織進行刺激,激發(fā)機體的自我防衛(wèi)系統(tǒng),同時能夠發(fā)現(xiàn)各種組織的異常變化。
當人體出現(xiàn)了疾病時,這就說明身體內的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已經(jīng)遭到破壞,這個時候,我們不僅要使用藥物進行調理,同時還可以把刮痧作為輔助醫(yī)療的方法,更好地加快機體康復的速度。日常生活中,無病而堅持刮痧,還可以達到暢達氣血,防微杜漸的作用,激發(fā)生命的活力、強健身體、延緩衰老,使精力充沛。另外,刮痧還可以疏通皮膚細胞獲取營養(yǎng)的通路,讓我們的肌膚更加細膩、滋潤,輕松解決我們的皮膚問題。由于氣血是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所以說,氣血的質量就和我們的臟腑器官的功能、生命的質量息息相關。刮痧以出痧的形式來排除血液中的廢物,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好地凈化機體內環(huán)境,通經(jīng)絡、通氣血、通二便,讓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
〖1〗第一章
從零開始,初步了解刮痧基礎知識
刮痧療法的起源發(fā)展002
掌握刮痧的要領004
刮痧時需注意事項004
刮痧反應的處理方法005
刮痧療法的作用006
刮痧的適應證與禁忌證007
〖1〗第二章
熟悉經(jīng)穴、刮痧與穴位的關系
手太陰肺經(jīng)010
中府穴011
云門穴011
天府穴012
俠白穴012
尺澤穴012
孔最穴013
列缺穴013
經(jīng)渠穴014
太淵穴014
魚際穴015
少商穴015
手陽明大腸經(jīng)016
商陽穴017
二間穴017
三間穴018
合谷穴018
陽溪穴019
偏歷穴019
溫溜穴020
下廉穴020
上廉穴020
手三里穴021
曲池穴021
肘髎穴022
手五里穴022
臂臑穴022
肩髃穴023
巨骨穴023
天鼎穴023
扶突穴024
口禾髎穴024
迎香穴024
足陽明胃經(jīng)025
承泣穴026
四白穴026
巨髎穴027
地倉穴027
大迎穴027
頰車穴028
下關穴028
頭維穴028
人迎穴029
水突穴029
氣舍穴029
缺盆穴030
氣戶穴030
庫房穴030
屋翳穴031
膺窗穴031
乳中穴031
乳根穴032
不容穴032
承滿穴032
梁門穴033
關門穴033
太乙穴033
滑肉門穴034
天樞穴034
外陵穴034
大巨穴035
水道穴035
歸來穴035
氣沖穴036
髀關穴036
陰市穴036
伏兔穴037
梁丘穴037
犢鼻穴037
足三里穴038
上巨虛穴038
條口穴038
下巨虛穴039
豐隆穴039
解溪穴039
沖陽穴040
陷谷穴040
內庭穴040
厲兌穴041
足太陰脾經(jīng)041
隱白穴042
大都穴043
太白穴043
公孫穴043
商丘穴044
三陰交穴044
漏谷穴044
血海穴045
陰陵泉穴045
地機穴045
箕門穴046
沖門穴046
府舍穴046
腹結穴047
大橫穴047
腹哀穴047
食竇穴048
天溪穴048
胸鄉(xiāng)穴048
周榮穴049
大包穴049
手少陰心經(jīng)049
極泉穴050
青靈穴051
少海穴051
靈道穴051
通里穴052
陰郄穴052
神門穴052
少府穴053
少沖穴053
手太陽小腸經(jīng)053
少澤穴054
前谷穴055
后溪穴055
腕骨穴055
陽谷穴056
養(yǎng)老穴056
支正穴056
小海穴057
肩貞穴057
臑俞穴057
天宗穴058
秉風穴058
曲垣穴058
肩外俞穴059
肩中俞穴059
天窗穴059
天容穴060
顴髎穴060
聽宮穴060
足太陽膀胱經(jīng)061
睛明穴062
攢竹穴062
眉沖穴063
曲差穴063
五處穴063
承光穴064
通天穴064
絡卻穴064
玉枕穴065
天柱穴065
大杼穴065
風門穴066
肺俞穴066
厥陰俞穴067
心俞穴067
督俞067
膈俞穴068
肝俞穴068
膽俞穴068
脾俞穴068
胃俞穴069
三焦俞穴070
腎俞穴070
氣海俞穴070
大腸俞穴071
關元俞穴071
小腸俞穴071
膀胱俞穴072
中膂俞穴072
白環(huán)俞穴072
上髎穴073
次髎穴073
中髎穴073
下髎穴074
會陽穴074
附分穴074
魄戶穴075
膏肓穴075
神堂穴075
膈關穴076
魂門穴076
陽綱穴077
意舍穴077
胃倉穴077
肓門穴078
志室穴078
胞肓穴078
秩邊穴079
承扶穴079
殷門穴079
浮郄穴080
委陽穴080
委中穴080
合陽穴081
承筋穴081
承山穴081
飛揚穴082
跗陽穴082
昆侖穴082
仆參穴083
申脈穴083
金門穴083
京骨穴084
束骨穴084
足通谷穴084
至陰穴085
足少陰腎經(jīng)085
涌泉穴086
然谷穴087
太溪穴087
大鐘穴087
水泉穴088
照海穴088
復溜穴088
交信穴089
筑賓穴089
陰谷穴089
橫骨穴090
大赫穴090
氣穴穴090
四滿穴091
中注穴091
肓俞穴091
商曲穴092
石關穴092
陰都穴092
腹通谷穴093
幽門穴093
步廊穴093
神封穴094
靈墟穴094
神藏穴094
彧中穴095
俞府穴095
手厥陰心包經(jīng)095
天池穴096
天泉穴097
曲澤穴097
郄門穴097
間使穴098
內關穴098
大陵穴098
勞宮穴099
中沖穴099
手少陽三焦經(jīng)099
關沖穴101
液門穴101
中渚穴101
陽池穴102
外關穴102
支溝穴102
會宗穴103
三陽絡穴103
四瀆穴103
天井穴104
清冷淵穴104
消濼穴104
臑會穴105
肩髎穴105
天髎穴105
天牖穴106
翳風穴106
瘛脈穴106
顱息穴107
角孫穴107
耳門穴107
耳和髎穴108
絲竹空穴108
足少陽膽經(jīng)108
瞳子髎穴110
聽會穴110
上關穴110
頷厭穴111
懸顱穴111
懸厘穴111
曲鬢穴112
率谷穴112
天沖穴112
浮白穴113
頭竅陰穴113
完骨穴113
本神穴114
陽白穴114
頭臨泣穴114
目窗穴115
正營穴115
承靈穴115
腦空穴116
風池穴116
肩井穴116
淵腋穴117
輒筋穴117
日月穴117
京門穴118
帶脈穴118
五樞穴118
維道穴119
居髎穴119
環(huán)跳穴119
風市穴120
中瀆穴120
膝陽關穴120
陽陵泉穴121
陽交穴121
外丘穴121
光明穴122
陽輔穴122
懸鐘穴122
丘墟穴123
足臨泣穴123
地五會穴123
俠溪穴124
足竅陰穴124
足厥陰肝經(jīng)124
大敦穴126
行間穴126
太沖穴127
中封穴127
蠡溝穴128
中都穴128
膝關穴128
曲泉穴129
陰包穴129
足五里穴129
陰廉穴130
急脈穴130
章門穴131
期門穴131
任脈132
會陰穴133
曲骨穴133
中極穴134
關元穴134
石門穴135
氣海穴135
陰交穴136
神闕穴136
水分穴136
下脘穴137
建里穴137
中脘穴137
上脘穴138
巨闕穴138
鳩尾穴138
中庭穴139
膻中穴139
玉堂穴139
紫宮穴140
華蓋穴140
璇璣穴140
天突穴141
廉泉穴141
承漿穴142
督脈142
長強穴143
腰俞穴144
腰陽關穴144
命門穴145
懸樞穴145
脊中穴145
中樞穴146
至陽穴146
筋縮穴147
靈臺穴147
神道穴148
身柱穴148
陶道穴149
大椎穴149
啞門穴150
風府穴150
腦戶穴151
強間穴151
后頂穴151
百會穴152
前頂穴152
囟會穴152
上星穴153
神庭穴153
素髎穴153
水溝穴154
兌端穴154
齦交穴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