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回溯公民社會的思想發(fā)展史,理清了公民社會的價值內涵:人本精神、個體獨立、自由平等、自主自治和法制保障等。這些價值與中國現階段社會管理的內在要求相一致,即與中國現階段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諧穩(wěn)定、良序發(fā)展的價值追求相一致,與建立穩(wěn)定與活力、秩序與自由、公平與效率等的社會管理內在要求相統(tǒng)一。鑒于公民社會與中國管理創(chuàng)新兩者內在價值的一致性,本書提出將公民社會的公民為本、自由平等、民主參與、協調發(fā)展和法制保障等價值理念應用于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在現實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個體公民在社會創(chuàng)新中的自主精神和基礎作用,發(fā)揮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中的自治作用和中介作用,實現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引領和協調作用,最終建構法治統(tǒng)一下的社會管理交互主體,實現公民個體、社會組織和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良性互動。
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西方,公民社會理論作為一個思想上的“范式”和討論區(qū)域,被許多研究者認為是治愈社會問題的一劑良方。在中國,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刻變化,公民社會產生和發(fā)展的經濟基礎和客觀條件逐漸成熟。因此,從公民社會視角研究中國社會管理問題及國家與社會的關系,無論在學理上還是在現實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回溯公民社會的理論和實踐歷史,我們發(fā)現,現代意義的公民社會有兩個“思想-實踐”傳統(tǒng):一個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政治國家及其觀念;一個是中世紀的城市公民社會及其觀。這兩個傳統(tǒng)在近代合流后,公民社會作為獨立的領域開始與國家相分離。后經文化轉向,它成為私域與公域相區(qū)分、以社會權利制約公共權力的社會。本書以柯亨(Cohen)和阿拉托(Arato)為代表的公民社會的三分法框架為基礎,將公民社會定義為:獨立于國家政治和市場經濟、并與它們并存的社會互動領域,這一領域由獨立于國家和市場的公民個體和各種組織所構成,他們以自由、平等、自主、自愿、民主的方式相結合,以保護或增進公民個體的權利和社會整體的利益或價值。它由私人領域、非官方公共領域、志愿性組織和社會運動等要素組成。
筆者認為,在實質上,公民社會是多元化社會、以個體獨立為基礎的社會、建立在契約基礎之上的社會和高度自治的社會。因此,它包含著人本精神、個體獨立、自由平等、自主自治和法制保障等價值理念,這些價值理念對維護公民個體權利、增進社會整體利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經過長期高速發(fā)展,社會進入重大變革的轉型時期,社會結構發(fā)生深刻變化,社會資源的占有和控制呈現多元化,個體獨立性逐步擴大,社會組織逐漸成為新的社會主體,政府職能逐漸向有限政府轉變。這些客觀因素都為公民社會在中國的發(fā)展提供了客觀條件。同時,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中的群體取向、傳統(tǒng)社會的父權政治和傳統(tǒng)社會的崇德輕法等因素卻制約著現實公民社會的成長和公民社會理論的發(fā)展。然而,要解決社會轉型時期所出現的社會利益格局和利益關系呈現復雜化、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日益突出等問題,必須進行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我們以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價值理念,以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諧穩(wěn)定,以及社會良序發(fā)展作為價值目標,發(fā)揮公民個體和社會組織的自主創(chuàng)造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建立穩(wěn)定與活力、秩序與自由、公平與效率相統(tǒng)一的社會管理制度。因此,中國政府提出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是非常及時的。
筆者將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定義為:政府、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多種主體以公民在一定的價值理念引領下,依據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態(tài)勢,尤其是依據狹義社會自身的運行規(guī)律,對原有的社會管理模式及相應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進和改革,建構新的社會管理制度和機理,實現社會發(fā)展新的價值目標的活動過程。筆者認為,公民社會的公民為本、自由平等、民主參與、協調發(fā)展和法制保障等價值理念對于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是基本適用的。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要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和諧穩(wěn)定和良序發(fā)展,就必須在個體獨立的前提下協調公民權利,在自由平等的基礎上規(guī)范社會行為,以人本精神為導向整合公民權益,在法治基礎上保持社會和諧穩(wěn)定,并且將此作為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為了完成社會管理的基本任務,需要在調整“政府-市場-公民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基礎上,建構多元社會主體互動的社會管理格局。具體來講,就是充分發(fā)揮個體公民在社會創(chuàng)新中的自主精神和基礎作用,發(fā)揮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中的自治作用和中介作用,實現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引領和協調作用,最終建構法治統(tǒng)一下的社會管理交互主體,實現公民個體、社會組織和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良性互動。在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上,需要將個體權利、法治貫穿其中,在管理機制層次上設定正義價值目標,實現對平等與法治價值為導向的群眾權利維護機制、個體權利公平為價值導向的人口動態(tài)管理機制、以人為本與法治保障的公共安全監(jiān)管機制、自治與法治相結合的輿論引導機制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在社會管理具體制度上,以權利平等和機會公平為導向,探討了就業(yè)、教育、醫(yī)療、基層管理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強調了實現秩序價值和活力價值、平等與效率相統(tǒng)一的必要性及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的實現途徑。
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本身是一個比較新的學術概念和研究領域,在中國的研究剛剛起步,在哲學層次上可利用的研究成果比較少,再加上這又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和論題,在哲學之外的其他學科可查閱的資料又太多,無疑增加這一論題的研究難度和寫作難度。另一方面,筆者研究能力有限、研究方法不夠豐富、學術認知和學識不夠廣泛,致使書中有許多地方論述不夠完備,在具體論述過程中會有許多不成熟和不妥之處,懇請專家學者不吝批評指正。
彭光燦,哲學博士,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哲學系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管理哲學、政治哲學。主持廣西大學社科基金中國社會管理公平正義建構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管理哲學的主要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轉型期管理理論創(chuàng)新的路徑選擇與模式建構:從福利特的管理思想切入”,廣西區(qū)(省)級社科項目“語言學視閾下的意識形態(tài)”;在《學術論壇》《理論月刊》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近10篇,其中《管理學與管理哲學的聯系與區(qū)別》《理論月刊》,2012年第2期,被人大復印資料2012年第3期《管理學文摘》全文轉載
摘 要 2
第一章 導 論 1
1.1選題意義 1
1.2相關理論的研究現狀 2
1.2.1公民社會理論研究現狀 2
1.2.2中國社會管理及其創(chuàng)新的研究現狀 9
1.2.3治理理論和善治理論的研究現狀 12
1.3概念內涵分析 16
1.3.1社會 16
1.3.2社會管理 17
1.3.3 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 18
1.4 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之處 18
1.4.1研究方法 19
1.4.2創(chuàng)新之處 21
第2章 公民社會理論的歷史考察 23
2.1.古代的公民社會思想 23
2.1.1亞里士多德的公民社會思想 23
2.1.2西塞羅的公民社會思想 26
2.1.3中世紀末期的城市公民社會 29
2.2近代的公民社會思想 33
2.2.1霍布斯的公民社會思想 34
2.2.2洛克的公民社會思想 37
2.2.3盧梭的公民社會思想 41
2.3現代的公民社會思想 45
2.3.1亞當?弗格森的公民社會思想 46
2.3.2托馬斯?潘恩的公民社會思想 49
2.3.3黑格爾的市民社會思想 52
2.3.4托克維爾的公民社會思想 58
2.3.5馬克思的市民社會思想 62
2.4當代的公民社會思想 69
2.4.1葛蘭西的公民社會思想 69
2.4.2哈貝馬斯的公民社會思想 74
2.4.3吉恩?科恩與安德魯?阿拉托的公民社會思想 79
第3章 公民社會的內涵、實質及其對中國的適用 85
3.1公民社會的概念、要素、特征 85
3.1.1公民社會的概念 86
3.1.2公民社會的要素 89
3.1.3公民社會的特征 91
3.2公民社會的價值理念 93
3.2.1人本精神 93
3.2.2個體獨立 95
3.2.3自由平等 97
3.2.4自主自治 99
3.2.5法治保障 100
3.3公民社會理論在中國的適應性及被制約性 102
3.3.1公民社會理論在中國的適應性 102
3.3.2公民社會理論在中國所受到的制約 104
第4章 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價值理念 106
4.1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總體價值理念——公民為本理念 106
4.1.1中國傳統(tǒng)民本思想 107
4.1.2西方人本思想 109
4.1.3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公民為本理念的實質 111
4.2公民社會活動的平等自由理念 112
4.2.1自由和平等的含義 112
4.2.2社會活動中平等和自由 113
4.2.3自由平等理念的實施要求 115
4.3公民、社會組織、政府共同參與社會管理的民主理念 117
4.3.1民主參與理論 117
4.3.2民主參與在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 120
4.3.3民主參與社會管理的基本要求 122
4.4社會和諧穩(wěn)定與個體發(fā)展相協調的價值理念 124
4.4.1社會和諧穩(wěn)定和個體發(fā)展的含義 125
4.4.2社會和諧穩(wěn)定與個體發(fā)展的相互共進 128
4.4.3 社會和諧穩(wěn)定與個體協調發(fā)展的基本內容 129
4.5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法制保障理念 131
4.5.1法制保障價值理念在社會管理中的實施現狀 132
4.5.2法制保障價值理念對于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一般適用性 134
4.5.3法制保障價值理念對建構社會管理主體關系的重要性 136
第5章 以公民權利公平實現為導向的中國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的任務 138
5.1個體獨立前提下的公民權利協調 138
5.1.1公民權利協調的必要性 139
5.1.2公民權利協調的原則 139
5.1.3公民權利協調的方式 142
5.2自由平等基礎上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 144
5.2.1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內容和職能 144
5.2.2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調節(jié)手段 146
5.2.3社會行為規(guī)范調節(jié)的對象 150
5.3人本精神為導向的公民權益整合 152
5.3.1公民權益整合的人性假設基礎 153
5.3.2公民權益整合的原則 156
5.3.3公民權益整合的方式 160
5.4法治基礎上的社會和諧穩(wěn)定 161
5.4.1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本含義 162
5.4.2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基本特征 164
5.4.3法治對社會和諧穩(wěn)定建構的基礎作用 167
第6章 自主自治與法治為基礎的中國社會管理多元主體建構 170
6.1建構公民個體在社會管理中的自主精神和基礎作用 171
6.1.1社會作為個體主體性發(fā)揮的結果 171
6.1.2個體在社會管理中的自主精神 173
6.1.3個體在社會管理中的基礎作用 175
6.2建構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自治作用和中介作用 177
6.2.1中國社會轉型期社會組織的發(fā)展狀況 177
6.2.2構建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自治作用 179
6.2.3構建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的中介作用 181
6.3建構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引領和協調作用 183
6.3.1政府在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中的角色定位 183
6.3.2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引領作用 185
6.3.3政府在社會管理中的協調作用 187
6.4建構法治統(tǒng)一下的社會管理的交互主體格局 189
6.4.1公民個體與社會組織的良性互動關系 189
6.4.2社會組織與政府的良性互動關系 191
6.4.3政府、社會組織與公民個體的交互主體關系 193
第7章 個體權利和法治基礎上的中國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 196
7.1平等與法治為價值取向的群眾權益維護機制 197
7.1.1群眾權益維護的內涵和必要性 197
7.1.2群眾權益維護的理論依據 199
7.1.3建立和完善群眾權益維護機制 201
7.2個體權利公平為價值導向的人口動態(tài)管理機制 204
7.2.1轉型期流動人口的特點及人口管理的現狀 204
7.2.2轉型期人口管理存在的問題 206
7.2.3人口動態(tài)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措施 207
7.3以人為本與法治保障的公共安全監(jiān)管機制 209
7.3.1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jiān)管機制 210
7.3.2健全安全生產監(jiān)管機制 213
7.3.3完善社會治安防范體系 214
7.3.4完善應急管理體制 216
7.4自治與法治相結合的輿論引導機制 218
7.4.1建立健全對輿論的綜合管理機制 219
7.4.2以人為本,健全輿論調控全程引導機制 221
7.4.3規(guī)范自治,健全法制長效引導機制 223
第8章 權利平等和機會公平取向的中國社會管理具體制度創(chuàng)新 226
8.1就業(yè)權利平等的充分保證制度 227
8.1.1社會轉型期勞動者就業(yè)領域存在的問題 227
8.1.2就業(yè)權利充分保證的社會價值和人本意義 229
8.1.3就業(yè)權利平等保證的制度安排 231
8.2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制度 232
8.2.1教育資源分配現狀 233
8.2.2教育資源公平分配的含義及其影響 236
8.2.3教育資源公平分配的制度安排 239
8.3醫(yī)療保障資源的平等安排制度 241
8.3.1醫(yī)療保障資源分配現狀 242
8.3.2醫(yī)療保障資源分配兩極化的原因 243
8.3.3醫(yī)療保障資源平等安排措施 245
8.4基層管理的民主與服務制度 247
8.4.1基層管理體制的現狀 248
8.4.2基層社會管理體制轉型的自主本質 250
8.4.3基層社會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252
8.5社會保障的人性化制度 254
8.5.1轉型期的社會保障現狀 254
8.5.2以人性化為取向的社會保障的必然性 256
8.5.3人性化社會保障的制度安排 259
結 語 263
參考文獻 265
致 謝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