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與《感性的蝴蝶》是林清玄千禧年之前從三十多部書籍中整理結(jié)集的自選集,作者稱:“我慶幸自己是深信無事不是奇跡的人,窗外飄過的云,門前流過的溪水,天際盤旋的蒼鷹,細語呢喃的燕子,孩子天真的話語,人間深情的呼喚,大話無聲的天籟……這一切,從前是那么美好,今天依然動人,未來,不論多長的時空,都將是美好而動人。”書中充滿哲理和思辨,好讀又耐讀。
本書是林清玄親自編選的精選集,書中對人間萬物的悲憫情愫,對宇宙空間的無窮玄思,讓我們感知生命的至真至美,體悟散文色至情至性,為現(xiàn)代散文打開了一扇天窗。他寫作三十年,他堅持自然、厚味、有機的文學(xué),因為他深信“有真感情,就有好文章”。他以慈悲為經(jīng),智慧做緯,編織文學(xué)的錦衣,因為他深信“有大思想,才有真文學(xué)”。全書共分三輯,分別為“有情生”“兵卒無河”“無關(guān)風(fēng)月”,收錄“水晶石與白蓮花”“日光五書”“黃玫瑰的心”“歡樂悲歌”“人骨念珠”等代表性長篇哲理散文22篇。
1.林清玄親自編選的精選集,書中對人間萬物的悲憫情愫,對宇宙空間的無窮玄思,讓我們感知生命的至真至美,體悟散文色至情至性,為現(xiàn)代散文打開了一扇天窗。
2.全書共分三輯,分別為“有情生”“兵卒無河”“無關(guān)風(fēng)月”,收錄“水晶石與白蓮花”“日光五書”“黃玫瑰的心”“歡樂悲歌”“人骨念珠”等代表性長篇哲理散文22篇。
3.燙銀精印,名作精裝典藏本。
林清玄,當代著名散文家,小學(xué)三年級想成為作家,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20歲出版第*本書,30歲前得遍臺灣所有文學(xué)大獎。32歲與佛結(jié)緣,入山修行,深研經(jīng)藏。35歲出山,四處參學(xué)。40歲成為具影響力作家之一。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
《思想的天鵝》:
四隨
隨喜
在通化街入夜以后,常常有一位乞者,從陰暗的街巷中冒出來。
乞者的雙腿齊根而斷,他用包著厚厚棉布的手掌走路。他雙手一撐,身子一頓,就騰空而起,然后身體向一尺前的地方撲跌而去,用斷腿處點地,挫了一下,雙手再往前撐。
他一走路幾乎是要驚動整條街的。
因為他在手腕的地方綁了一個小鋁盆,那鋁盆綁的位置太低了,他一“走路”,就打到地面咚咚作響,仿佛是在提醒過路的人,不要忘了把錢放在他的鋁盆里面。
大部分人聽到咚咚的鋁盆聲,俯身一望,看到時而浮起時而頓挫的身影,都會發(fā)出一聲驚詫的嘆息。但是,也是大部分的人,嘆息一聲,就抬頭仿佛未曾看見什么地走過去了。只有極少極少的人,懷著一種悲憫的神情,給他很少的布施。
人們的冷漠和他的鋁盆聲一樣令人驚詫!不過,如果我們再仔細看看通化夜市,就知道再悲慘的形影,人們也已經(jīng)見慣了。短短的通化街,就有好幾個行動不便、肢體殘缺的人在賣獎券,有一位點油燈彈月琴的老盲婦,一位頭大如斗四肢萎縮攤在木板上的孩子,一位軟腳全身不停打擺的青年,一位口水像河流一般流淌的小女孩,還有好幾位神智紛亂來回穿梭終夜胡言的人……這些景象,使人們因習(xí)慣了苦難而逐漸把慈悲蓋在冷漠的角落。
那無腿的人是通化街里落難的乞者之一,不會引起特別的注意,因此他的鋁盆常是空著的。他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有時故意來回迅速地走動,一浮一頓,一頓一浮……有時候站在街邊,聽到那急促敲著地面的鋁盆聲,可以聽見他心底多么悲切地渴盼。
他恒常戴著一頂斗笠,灰黑的,有幾莖草片翻卷了起來,我們站著往下看,永遠看不見他臉上的表情,只能看到那有些破敗的斗笠。
有一次,我?guī)Ш⒆庸渫ɑ故,忍不住多放了一些錢在那游動的鋁盆里,無腿者停了下來,孩子突然對我說:“爸爸,這沒有腳的伯伯笑了,在說謝謝!”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孩子站著的身高正與無腿的人一般高,想是看見他的表情了。無腿者聽見孩子的話,抬起頭來看我,我才看清他的臉粗黑,整個被風(fēng)霜淹漬,厚而僵硬,是長久沒有使用過表情的那種。后來,他的眼睛和我的眼睛相遇,我看見了這一直在夜色中被淹沒的眼睛,透射出一種溫暖的光芒,仿佛在對我說話。
在那一刻,我?guī)缀跄荏w會到他的心情,這種心情使我有著悲痛與溫柔交錯的酸楚。然后他的鋁盆又響了起來,向街的那頭響過去,我的胸腔就隨他頓挫頓浮的身影而搖晃起來。
我呆立在街邊,想著,在某一個層次上,我們都是無腳的人,如果沒有人與人間的溫暖與關(guān)愛,我們根本就沒有力量走路,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們見到了令我們同情的人而行布施之時,我們等于在同情自己,同情我們生在這苦痛的人間,同情一切不能離苦的眾生。倘若我們的布施使眾生得一絲喜悅溫暖之情,這布施不論多少,都有了動人的質(zhì)地,因為眾生之喜就是我們之喜,所以佛教里把布施、供養(yǎng)稱為“隨喜”。
這隨喜,有一種非凡之美,它不是同情、不是悲憫,而是因眾生喜而喜,就好像在連綿的陰雨之間讓我們看見一道晴燦的彩虹升起,不知道陰雨中有彩虹的人就不會有隨喜的心情。因為我們知道有彩虹,所以我們布施時應(yīng)懷著感恩,不應(yīng)稍有輕慢。
我想起經(jīng)典中那偉大充滿了莊嚴的維摩詰居士,在一個動人的聚會上,有人供養(yǎng)他一些精美無比的瓔珞,他把瓔珞分成兩份,一份供養(yǎng)難勝如來佛,一份布施給聚會里最卑下的乞者,然后他用一種威儀無匹的聲音說:“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無所分別,等于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日具足法施!
他甚至警策地說,那些在我們身旁、一切來乞求的人,都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境界的菩薩來示現(xiàn)的,他們是來考驗我們的悲心與菩提心,使我們從世俗的淪落中超拔出來。我們?nèi)粢蚱蚯蠖际﹣碇哺5,我們自己也只是個乞求的人;我們?nèi)艨雌蛘咭彩瞧兴_,布施而懷恩,就更能使我們走出迷失的津渡。
我們布施時應(yīng)懷著最深的感恩,感恩我們是布施者,而不是乞求的人;感恩那些穢陋殘疾的人,使我們警醒,認清這是不完滿的世界,我們也只是一個不完滿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