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們怎么做批評家 ![]()
《我們怎么做批評家》從女性作者的立場,對當代中國文學中的優(yōu)秀作家、作品進行解讀,有迥異于男性作者的獨特視角與細致感觸。
《我們怎么做批評家》所收文章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包含了作者對一些文學基本命題、文學現(xiàn)象以及具體作家作品的理解和思考。分為三輯:第一輯,我們怎么做批評家;第二輯,當我們談論80后我們在談論什么,關于當代的文學文化現(xiàn)象;第三輯,為什么讀經(jīng)典,討論余華、賈平凹等作家作品。
金赫楠,就職于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著有文學批評集《我們這一代的愛和怕》。曾獲河北省第十二屆文藝振興獎、河北省"四個一批"優(yōu)秀人才、《文學報》第三屆優(yōu)秀評論新人獎。
叢書總序 吳義勤
我們怎么做批評家(代自序) 第一輯 作為寫作的文學批評 《第七天》,盛名之下的無效敘事 妙筆生花,或者喋喋不休——阿袁小說論 當我們談論知識分子,我們在談論什么——關于《桃夭》 作為寫作的文學批評 《紅樓夢》,熙攘與圍觀 2014:關于中篇小說的幾個關鍵詞 第二輯 小說家的青春期 馬小淘的聲音——關于小說集《春夕》 從一個任性的“我”中走出來——讀蔣峰《白色流淌一片》 80 后,漸露崢嶸——2015 年的80 后小說寫作 短篇小說,與80 后寫作 當年離家的年輕人——關于甫躍輝小說集《安娜的火車》 北京,北京——徐則臣和他的“京漂”小說 小說家的青春期——閱讀顏歌 《繭》:一次冒險的文學旅程 以青年的名義——關于《人民文學》2016 年青年寫作專號 舊海棠筆下的六個故事 鄉(xiāng)土.鄉(xiāng)愁,與80 后小說寫作——以顏歌、甫躍輝、馬金蓮為例 青年失敗者:當下中國故事一種 第三輯 筆談 關于先鋒文學、《紅樓夢》,關于許多文學問題——金赫楠對話李浩 寫作:對抗生活的力量——金赫楠對話胡學文 荒誕與真實——金赫楠對話劉建東 生活深處的殘酷與溫暖——金赫楠對話張楚 第四輯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生活 一個女人的史詩——從《甄嬛傳》到《羋月傳》 多媒體背景下的文學寫作之我見 網(wǎng)絡言情小說二三事 成長的真相——那些成長電影 職場,office lady,與白日夢——關于職場小說 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生活——新媒體背景下的80 后寫作 附錄 感覺.見地.立場——金赫楠文學批評印象 固執(zhí)、尖銳與個人才能——金赫楠印象 查看全部↓
但遺憾的是,作者明顯地力有不逮,并未處理和表達好這個本該充滿文化張力和人性張力的題材。《桃天》中大量穿插了各種“段子”和打油詩,各種流行的對知識分子的調(diào)侃和諷刺,諸如“防火防盜防師兄,愛國愛家愛師妹”“北大的,一半同學批判另一半同學;政法的,一半同學抓另一半同學”……作者大概想要借此來增強小說的真實性和當下感,營造敘述中的黑色幽默和荒誕感,但這種腔調(diào)在小說中不加節(jié)制地泛濫,給整部作品籠罩上一層惡趣味和油滑腔,刻薄之氣太重。面對知識分子群體在時代大節(jié)奏中的精神萎靡和現(xiàn)實無力,《桃夭》的敘述沉溺于對生活的原生態(tài)復制,其間既無深刻冷峻的批判,也無深沉的理解和悲憫。
我對《桃夭》的另外一重深深失望或說不滿,來自小說中不自覺流露出來的陳腐庸俗的女性觀和性別認知�!短邑病分猩婕暗呐�,無論男主人公大學時代的女同學,還是人到中年后返校時結識的年輕師妹,又或者始終不曾正面出現(xiàn)的梁師母等等,書中的女性形象在張者筆下,始終面目模糊、個性含混�!短邑病分械呐裕齻儍H僅作為功能性的人物出現(xiàn)在小說中,是作者從男性視域、男性視角出發(fā)所塑造的單向度的人,在對她們的敘述中始終未曾整合進女性自身的情感與生命邏輯。這就是反映在《桃夭》中的對女性的文學想象與表達,這也是中國現(xiàn)代以來在啟蒙、個性解放等等名義下的新文學和現(xiàn)代知識分子那里始終不曾解決的問題:理性層面言之鑿鑿的人的解放、婦女解放,以及比理性宣言更深刻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的文學想象中的潛意識文化心理。 ……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