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痛與癢
此書所收篇章,多為作者對于以往人和事的回憶,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珍貴的史料價值,然而文字的價值遠不止于此,其價值的核心是對歷史的反省,對歷史的批判。
這本書稿,上接2009年春至2011年6月大抵兩年間所作長短文章的結集《薔薇葉子》(青島出版社,2014),收入了2011下半年至2014年末的大部分文章。所以叫近作。 為什么標作“文章”?我不是文體學者,過去不甚注意散文、隨筆、雜文以至小品的界限(當然知道太長的不能叫小品),籠統(tǒng)的說自己寫的是雜文吧,一來如同說“雜著”,或如俞平伯年輕時的書名之為《雜拌兒》,二來追慕魯迅先生從初題“雜感”或“雜感文”,后遂直截了當命名“雜文”。當然,從“魯迅風”的高度來考量,我是有很大差距的。 后來有了問題:文學理論批評家們,在對文學現(xiàn)象和文學成績進行總結和評騭的時候,常對這些往往針對社會文化有所議論,卻又帶有一些文學色彩的邊緣文體感到猶疑,特別是其中部分被稱為“時評”的速朽文字,左右為難,歸入文學好像差點成色,完全棄置不顧又不大說得過去!獮榱藥椭@些專家學者擺脫兩難,我想,索性把這些介于文學與新聞之間邊緣文體,可能或有的認識意義大于應有的審美意義的社會批評和文化批評,索性還它一個古舊的范疇,叫作“文章”,讓這些跟從古以來由“文章學”規(guī)范的文章多少又有所不同的另類“時文”,找個不受爭議的,也不受歧視的位置安頓下來吧。 只是不知有關各方高見如何? 至于以《痛與癢》為書名,卷首引的無名烈士詩中有此二字,可以點睛,三十年前我寫過一篇《話痛癢》,就是從這首詩引伸說開的。原想把舊文放在這里代序,再一想,不可低估可敬愛的讀者們的智商了,大家意會的事,何必費詞贅述?詩評家曾指出我寫詩過于直露,后來我轉寫雜文,以為既是所謂“議論文”,總該把想說的說透吧,因此少用曲筆,不懂含蓄,也還是沒有參悟文章之道。今后如有條件繼續(xù)為文,還是要加以注意。 因此,卷首引的辛稼軒詞,我也就不強作解說了。好在這首詞流傳千古,解說者何止百千?當代杰出詞人徐晉如(胡馬)有一則詞話,更極力推崇這闋詞的下片。在這里,我也轉請可敬愛的讀者朋友們諷詠幾遍,當可得之。 題為“小引”,又嫌羅嗦,不多說了。謝謝!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