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張力(中國古代文學的語 言學批評論集)/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叢書》收 錄了作者三十多年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單篇論文, 其范圍上至先秦,下至明清及近代,而以唐宋文學研 究為中心。論文集的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型,一是 文學現(xiàn)象和文學作品的討論,如初唐四杰、元右文人 、江西詩派等文人集團和流派,以及歌行體、六言詩 、演雅詩、詠馬詩、白戰(zhàn)體等等;二是文學理論與詩 學理論的研究,如“以意逆志”、“文無隱言”、“ 奪胎換骨”、“自持與自適”等等。論文涉及詩、詞 、文、賦多種文學樣式,以語言學研究為主要特色, 從美學、闡釋學、文體學多種角度切入,不僅探討“ 古代的”文學理論,而且力圖揭示古代文學的“理論 ”,如“風景即詩”、“觀者入畫”、“以戰(zhàn)喻詩” 等文藝創(chuàng)作和審美觀念。
周裕鍇,祖籍四川新繁,1954年生于成都。1984年畢業(yè)于四川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yè),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yè)于四川聯(lián)合大學中文系文獻學專業(yè),獲博士學位,F(xiàn)為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蘇軾學會會長、中華詩教學會副會長、韓國東方學會副會長。曾任日本大坂大學文學部客員研究員、臺灣大學中文系、臺灣東華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宋代詩學通論》《文字禪與宋代詩學》《禪宗語言》《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蘇軾全集校注》(主編之一)《法眼與詩心》等等。
自序
古今之變
中國古典詩歌的三種審美范型
中國古典詩歌的文本類型與闡釋策略
古代文學研究中的“右文說”
從工藝的文章到自然的文章
——關於宋代兩則諺語的另類解讀
鳳凰涅盤:一個“奪胎換骨”的現(xiàn)代隱喻
——略談《女神》與中國古代文學之關系
唐音興象
對立中求和諧
——唐詩藝術手法之一種
王楊盧駱當時體
——試論初唐七言歌行的群體風格及其嬗遞軌跡
敦煌賦與初唐歌行
一洗萬古凡馬空
——談杜甫詠馬詩
試論杜甫詩中的時空觀念
工部百世祖,涪翁一燈傳
——杜甫與江西詩派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真?zhèn)纹c議
宋調(diào)雅韻
因難見巧:宋代六言絕句研究
宋代六言絕句的繪畫美和建筑美
宋代《演雅》詩研究
詩可以群:略談元佑體詩歌的交際性
江西詩派風格論
白戰(zhàn)體與禁體物語
試論宋代文學對高麗文學之影響
蘇黃典范
寫我盡意,體物傳神
——蘇軾美學思想札記之一
豪放含法度,新意合妙理
——蘇軾美學思想札記之二
蘇軾的嗜石興味與宋代文人的審美觀念
蘇軾黃庭堅詩歌理論之比較
論黃庭堅詩歌的藝術特徵
黃庭堅句法理論探微
試論黃庭堅詞
詩學闡釋
“文無隱言”與儒家的形上等級制
語言的張力
——論宋詩話的語言結構批評
風景即詩與觀者入畫
——關於宋人對待自然、藝術與自我之關系的討論
自持與自適:宋人論詩的心理功能
以戰(zhàn)喻詩:略論宋詩中的“詩戰(zhàn)”之喻及其創(chuàng)作心理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