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南地區(qū)是少數民族聚居區(qū),少數民族文化各具特色且民族之間和睦相處,社會事業(yè)日益興盛。譚志滿、雷翔編*的《適應與構建:田野中的官壩苗族歷史移民》認為,鄂西南地區(qū)的官壩苗族是歷史上麻陽苗族的組成部分,官壩苗族群體遷徙至鄂西南地區(qū)之后,迅速適應了當地自然環(huán)境,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與周邊土家族及漢族和睦相處,在內部則構建并強化本民族的象征符號,這些策略的運用有利于移民群體以及移民社會的永續(xù)發(fā)展。
譚志滿,湖北巴東人,湖北民族學院教授。曾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員,享受省政府專項津貼人員,F主要從事民族學、社會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歷史與文化,主要研究領域涉及少數民族語言、民間宗教信仰、民族文化旅游等。 雷翔,湖北恩施人,湖北民族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民族學及宗教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曾獲得湖北民族學院首屆人文社科獎一等獎。
導言
第一章 官壩苗寨的形成
第一節(jié) 大田所龍坪堡階段
第二節(jié) 龍坪墾荒的麻陽苗族移民階段
第三節(jié) 家族院落階段
第二章 官壩苗寨的建筑文化
第一節(jié) 官壩苗寨建筑文化概述
第二節(jié) 吊腳樓
第三節(jié) 磚木房
第四節(jié) 磚樓房
第五節(jié) 官壩苗寨民居的文化意蘊
第三章 官壩苗寨生計方式的變遷
第一節(jié) 稻魚共生——傳統(tǒng)稻作文化及其變遷
第二節(jié) 砍砂——山地生計方式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
第三節(jié) 漁獵——必備的生活技藝
第四節(jié) 印染與刺繡——盡顯生活本色
第五節(jié) 釀酒——自給自足生產方式的補充
第六節(jié) 匠藝——生活的升華
第四章 官壩苗寨的傳奇故事
第一節(jié) 伏波的故事
第二節(jié) “土王”的故事
第三節(jié) “神兵”傳奇
第四節(jié) 賀龍元帥在官壩的故事
第五節(jié) 其他傳說故事
第五章 官壩苗寨的麻陽記憶
第一節(jié) 麻陽話
第二節(jié) 麻陽譜
第三節(jié) 祖先認同
第六章 官壩苗寨的節(jié)慶文化
第一節(jié) 官壩苗寨節(jié)慶文化概述
第二節(jié) 官壩苗寨節(jié)慶文化的特點與類型
第三節(jié) 官壩苗寨節(jié)慶文化的意蘊
第七章 官壩苗寨的人生禮儀與習俗
第一節(jié) 官壩苗寨的人生禮儀
第二節(jié) 官壩苗寨的習俗
第三節(jié) 官壩苗族人生禮儀與習俗的特點
第八章 官壩苗寨的文學藝術
第一節(jié) 民間故事
第二節(jié) 歌謠
第三節(jié) 鄉(xiāng)土文學
第四節(jié) 民間歌舞
第五節(jié) 民間戲曲曲藝
第九章 變遷與適應——官壩苗族的生存策略
第一節(jié) 官壩苗寨村落的形成
第二節(jié) 身份的暫時失憶——官壩苗族的生存策略
第三節(jié) 符號建構——官壩苗族永續(xù)發(fā)展的基礎
第四節(jié) 官壩苗寨族群性現代表述的動因
第五節(jié) 官壩苗寨的展望
后記
《適應與構建:田野中的官壩苗族歷史移民》:
龍坪在元代以前一直是散毛土司的領地,東邊是施南土司,北邊是唐崖(大田)土司和金峒土司。土司之下的山民們,在這里過著基本不改變原始生態(tài)風貌、以漁獵和游耕為主要生計方式的溪峒生活。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藍玉率領明朝軍隊征討施南土司、散毛土司,占據散毛土司北部轄地,建立“大田軍民千戶所”!褒埰和汀背蔀榇筇锼耐蛪▍^(qū)之一,龍坪包括官壩在內的忠建河邊的大片平地開始被開墾成為農田。龍坪屯也叫龍坪堡,也是駐扎衛(wèi)所部隊、監(jiān)視威懾土司的重要軍事據點之一。今天龍坪對面的“土城堡”,傳說曾是土司王的城堡(土王被殺以后改建大廟,民國時廟廢成為學堂,今天只剩茶園和墳地),應該就是當年駐扎屯軍的龍坪堡。民國版《咸豐縣志》記載:“崇禎末年……所城東北三十里有清水堡、蔣家壩,又五十里有馬湖屯,又五十里有龍坪堡,系千戶蔣永鎮(zhèn)帶兵一百名屯守。”但是,明代后期政治腐敗,軍事力量極度衰落,衛(wèi)所軍隊不僅不能威懾土司,甚至無力自保,周邊各土司乘機侵占原來的衛(wèi)所屯地!吧⒚景哉记逅,改名散毛河,又霸占蔣家壩,改名蠻寨子;施南司霸占龍坪堡、白沙溪、小關、大巖壩、石虎關、張角鋪、土魚塘、三佛壩等處。”到明朝后期,大田所駐兵屯墾的龍坪堡,被施南土司霸占。傳說中駐扎土城堡的“土王”,應當是施南土司派駐龍坪的首領。
明朝末年,朱氏王朝在農民起義和清兵人關的雙重沖擊下瓦解,衛(wèi)所制度也隨之崩潰。特別是“夔東十三家”,多次進攻并長期占據衛(wèi)所地區(qū)。康熙初年,王觀興脅裹大批衛(wèi)所軍民到荊州,之后又有吳三桂、譚宏的動亂,不僅龍坪堡甚至整個大田所幾乎完全被荒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