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yè)標準,對于明確義務教育學校合格校長專業(yè)素質的基本要求,提升校長隊伍的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必將全面提高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平。校長專業(yè)標準首次系統(tǒng)建構了我國義務教育學校校長的六項專業(yè)職責:規(guī)劃學校發(fā)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優(yōu)化內部管理、調適外部環(huán)境。明確了校長專業(yè)發(fā)展的主要方向,體現了倡導教育家辦學的要求。中小學校長培訓用書就是按照以上校長的6項職責,形成了6冊培訓用書。本書為校長如何營造育人文化,本書為校長如何規(guī)劃學校發(fā)展,從專業(yè)理解與認識、專業(yè)知識與方法、專業(yè)能力與行為三個方面十個要求論述校長如何營造育人文化。
第一章 德育為首,幸福隨行——全面構建幸福理念下的德育體系
第一節(jié) 給德育一個幸福的支點
第二節(jié) 德育走在幸福的路上
第二章 基于教育之道、生于校本師生、成于社會互動——校長對學校文化育人應有的理解與認識
第一節(jié) 學校文化基于教育之道
第二節(jié) 學校文化生于校本師生
第三節(jié) 學校文化成于社會互動
第三章 今天,我們如何擁抱傳統(tǒng)文化——校長對傳統(tǒng)文化教育應有之知情意行
第一節(jié) 不畏浮云遮望眼——傳統(tǒng)文化教育應有之知
第二節(jié) 風物長宜放眼量——傳統(tǒng)文化教育應有之情
第三節(jié) 天光云影共徘徊——傳統(tǒng)文化教育應有之意
第四節(jié) 此日中流自在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應有之行
第四章 自然人文科學知識在左,藝術修養(yǎng)在右——做一名求真、至善、臻美的校長
第一節(jié) 整合知識結構是求真、至善、臻美的校長之本
第二節(jié) 充滿人文關懷是求真、至善、臻美的校長之魂
第三節(jié) 終身廣泛學習是求真、至善、臻美的校長之道
第五章 建文化之道,通文化之途——學校文化建設的理論、方法與途徑
第一節(jié) 學校有種力量叫文化
第二節(jié) 學校成在文化
第三節(jié) 學校文化四大載體的融合
第六章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以愛的教育為主題,提升學生道德修養(yǎng)和健康人格素養(yǎng)
第一節(jié)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第二節(jié) 學生品德和心理發(fā)展的特點與規(guī)律及品行養(yǎng)成過程分析
第三節(jié) 學生思想與品行的教育方法
第七章 形象、風格、境界——學校環(huán)境文化建設的思與行
第一節(jié) 綠化美化校園環(huán)境,精心營造人文氛圍
第二節(jié) 建設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第三節(jié) 設計體現學校特點的校訓、校歌和校徽
第八章 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瞬間——學校活動與儀式文化建設
第一節(jié) 校長做好校園文化活動應具備的專業(yè)能力
第二節(jié) 校園文化活動設計的核心策略
第三節(jié) 怎樣做好校園文化活動
第九章 鋪路、搭橋、導航——建設綠色健康校園信息網絡
第一節(jié) 為校園信息網絡鋪路
第二節(jié) 為校園信息網絡搭橋
第三節(jié) 為校園信息網絡導航
第四節(jié) 努力防范不良流行文化、網絡文化及學校周邊環(huán)境對學生的負面影響
第十章 凝心聚力營造“家”文化——校長應為學生團隊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保障
第一節(jié) 提升校長的價值領導力,引領學校團隊文化建設
第二節(jié) 建立團隊活動制度公約,讓團隊活動走向課程化
第三節(jié) 通過各種有效策略途徑,保障學生團隊活動實效
后記
《校長如何營造育人文化》:
二、尋術更要問道:學校文化的“術”時代與“道”時代
“術”時代是工具理性的時代,是物質文明的象征,而“道”時代是價值意義的時代,是精神文明的象征。黃武雄認為,“學校教育不應像今日學校的現狀一樣,純?yōu)榧訌姾⒆拥母偁幜,為他們未來的出路服務,以致扭曲了孩子的價值觀,背叛了學校教育的宗旨”。
學校教育是孩子邁入社會面臨的第一個環(huán)境。孩子們所向往的教育不應單單是一種知識的教育,它更是一種心靈教育;不但是一種成績競爭上的教育,更是一種精神進取向上的教育;教育不僅僅是關于物的教育,更是一種關于人的教育;教育不單單是一種謀生的教育,更是一種做人之道的教育。
孩子們喜愛的真正教育不是單一的課堂教育,而是一種生活教育,不僅僅是生活教育,更是有關生活智慧和超越生活追求的藝術教育。人們所向往的教育應該能夠對個人的幸福生活有積極的影響,能夠幫助個人在適應社會生活工作方面起正向的作用。無論是分數高的學生,還是分數低的學生;無論是智商高的學生,還是智商低的學生;無論是善于表達的學生,還是內向羞怯的學生;無論是家庭背景好的學生,還是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學生……都能在教育的幫助下真正獲得一種能力、一種品格,這種能力和品格能夠賦予他們力量,使得他們無論得到生活怎樣的“賜予”,福兮禍兮都能踐行做人之道,把生活過好,把責任擔好。這應是學校文化對于教育之道本質的基本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