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如此渺小,被淹沒在茫!90后”大海之中,他們如此獨特,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演繹著自己的夢想。起點不同,目的一致,為了逐夢,他們在路上。本書講述“90后”追夢的故事。
本書有極強的探索性,了解中國“90后”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和生活中的真實狀況,有著極強的應用價值。同時,本書也不乏理論價值,作者不僅要講述真實、生動的故事,同時要把個人的故事和大的群體聯系起來,要把局部的深描和大的時代背景結合起來,更重要的是要寫出深度,有很多選題在國外都可能有成熟的理論進行解釋,作者需要把這些貼切的理論進行解釋,以加強本書的理論深度。
張瀟瀟,本、碩畢業(yè)于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曾赴烏特勒支大學媒介與文化研究系、臺灣世新大學傳播學院訪學。主要教授的課程為傳播研究方法、媒介批評與文化研究、港澳臺廣播電視等。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文化研究、流行文化、電視研究和青少年研究等方面。目前正主持一項省哲學社科課題,并參與兩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有學術著作一部,并發(fā)表多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其中有3篇被SSCI索引收錄,有2篇被TSSCI索引收錄,還有多篇為CSSCI期刊論文。并為SSCI期刊 Television & New Media, Media, Culture & Society, The 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以及TSSCI期刊《傳播與社會學刊》擔任論文評審工作。
第一章“90后”的媒介接觸與態(tài)度、行為調查【敖凡迪陳錦蕓郭凱侯子葉張晶曾麗蕓張瀟瀟】1
Ⅰ認同篇3
Ⅱ特性篇7
Ⅲ婚戀篇12
Ⅳ社會篇15
第二章有夢,才有遠方【郭凱】17
一、徐林:夢想者18
二、遺忘的團體:誰來點亮他們的理想25
三、商人詩人:生活即理想 32
四、“鐵飯碗”中的自嘲:被拋棄的理想39
五、“差生”郭海洋:我對理想感到恐懼47
第三章平凡之路的夢想【曾麗蕓】54
一、時間會給我答案55
二、我和這個世界不熟61
三、我是世界公民69
四、我相信努力的意義76
第四章生活在非主流之中【曾麗蕓】85
一、我和這個世界有著次元差86
二、美麗辯證法95
三、校園彩虹捍衛(wèi)者102
四、我的夢想與性有關114
五、我用所有跟世界溝通121
第五章:奮斗的青春最美麗【張晶】132
一、黑暗中的奮斗青春133
二、“90后”大學生的“生財之道”144
三、北漂故事:沒有見過的人不會明了154
四、解碼“程序猿”161
第六章夢想,無聲綻放【陳錦蕓】170
一、夢想不設限171
二、在他鄉(xiāng):任性去闖蕩181
三、一直在路上189
四、踢球:像呼吸一樣自然197
第七章凡人的現實生活【侯子葉】207
一、冷雨夜:花兒一樣的男子208
二、年輕公務員的困惑223
三、理想?我是現實主義者229
第一章“90后”的媒介接觸與態(tài)度、行為調查
敖凡迪陳錦蕓郭凱侯子葉張晶
曾麗蕓張瀟瀟
敖凡迪、陳錦蕓、郭凱、侯子葉、張晶、曾麗蕓同為本章第一作者,張瀟瀟為本章通訊作者(xiaoshaw50@gmailcom)。
1.中國“90后”:可以被理解,不可被定義
你方唱罷我登場,現在的“90后”是迅速成長、迅速崛起的一代,他們伴隨著電視、互聯網、手機長大,他們的腦洞千奇百怪,是虛擬社交場合的段子手,是多元生活方式的體驗者,他們個人意識爆棚,自帶華麗吐槽神技,“90后”究竟是一群怎樣的人?“90后”可以被理解,不可以被定義。學者們或長輩們常從自己的角度來評析中國“90后”是怎樣的一群人,然后以此推論中國青少年的現狀與未來,而我們通過網絡調查,得到了很多有趣的發(fā)現。
我們的網絡調查雖然并非隨機抽樣,無法完全代表中國“90后”,但也折射出他們的很多特性!90后”在中國社會逐漸走向富裕的轉型期長大,成長于個人化和新自由主義的語境之中,他們的人生少了很多限定,多了不少選擇,也就承載了更多的壓力和困惑。在多元化的定位中,他們希望自己成為逗比的青少年,經歷了些許人生的磨礪后,卻不得不承認自己只是普通人。對尚處于青春期的他們來說,學業(yè)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在能否駕馭愛情方面還不大有把握。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當中,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早已超越,自我實現最重要,但歸屬與愛也不可輕視。傳統(tǒng)媒體對“90后”已經意義不大,他們更多地是為手機依賴所苦。愛吐槽的他們其實也沒有那么任性,并沒有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成自身死敵。將來會否在婚戀市場中剩下,對不少“90后”來說是個不值得討論的“偽命題”;榍靶孕袨橐驯黄毡榻邮,也有人大膽承認自己的另類性取向,而這種非主流的性話語還有待爭取更多的社會認可。社會整體滿意度不算高的他們,覺得生態(tài)環(huán)境最讓人糟心,卻對環(huán)境議題不甚關心。好在他們還是對其他社會各項議題有著普遍關注,沒有娛樂至死的“90后”,正是我們社會未來的希望。
本章的發(fā)現是基于我們在2015年6-7月對中國“90后”展開的網絡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768份,問卷對中國“90后”的自我定位、媒介接觸、態(tài)度和行為等方面進行了調查!90后”是當下我國青少年的主體,他們的年齡居于17~26歲之間。被調查對象中,女性占68%,男性占32%,均出生于1990年至1999年之間,他們中擁有本科及其以上學歷的人占大多數,占比約為88%,對于“90后”群體來說,接受高等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搭建人生登高階梯的重要臺階。接受調查的人員有七成多為在校學生,已經工作的“90后”,從事的職業(yè)有普通職員、公務員、專業(yè)人員、企業(yè)管理者、普通工人、商業(yè)服務業(yè)職工等行業(yè),其就業(yè)領域呈現多樣化趨勢,他們更傾向于從個性和喜好出發(fā),追求自己的理想職業(yè)(如圖1所示)。
圖1“90后”的職業(yè)分布
在平均月收入方面,近八成的被調查對象收入在3000元以下,大部分“90后”尚在讀書,即使已經工作的人也是剛入職場不久,事業(yè)處于探索或上升階段,所以目前的收入水平都不算高,在創(chuàng)造財富和自給自足方面,“90后”群體步履維艱。除此之外,被調查的“90后”中政治面貌為中共黨員的占25%,共青團員占61%,無黨派、民主黨派及其他占比14%(如圖2所示)。復旦發(fā)展研究院(2015)的報告曾指出,相比于個人發(fā)展,“90后”大學生群體對政治生活、公共事務議題的態(tài)度相對冷淡,政治效能感相對較低,即對于自己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通過政治參與影響政治過程的信心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