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史學成名作,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呂思勉在我國現(xiàn)代史學史上,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里都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其史學研究通貫各時代,周瞻各領域,長于綜合研究和融會貫通。
《中國通史》分為上下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講文化現(xiàn)象,第二部分則按照歷史順序加以串聯(lián),在理亂興亡的同時將歷史知識更系統(tǒng)地進行梳理。呂先生著此書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是為了滿足當時大學教學的需求而編寫,如今看來,這種特殊的體例對初學者系統(tǒng)掌握歷史各個方面還是很有幫助的。
中國現(xiàn)代史學四大家之一!
黃仁宇、錢穆、李敖、易中天等推崇的史學大師!
豐富翔實,簡明精當,深刻生動……常讀常新的國史普及讀本,暢銷百年的經(jīng)典之作!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出生于江蘇常州,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與陳垣、陳寅恪和錢穆并稱為“現(xiàn)代中國史學四大家”,也是中國現(xiàn)當代史家中唯一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門史領域都有著作傳世的學者。代表作有《中國通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理學綱要》《宋代文學》等。
上編中國文化史
第一章婚姻
第二章族制
第三章政體
第四章階級
第五章財產(chǎn)
第六章官制
第七章選舉
第八章賦稅
第九章兵制
第十章刑法
第十一章實業(yè)
第十二章貨幣
第十三章衣食
第十四章住行
第十五章教育
第十六章語文
第十七章學術
第十八章宗教
下編中國政治史
第十九章中國民族的由來
第二十章中國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古代的開化
第二十二章夏殷西周的事跡
第二十三章春秋戰(zhàn)國的競爭和秦國的統(tǒng)一
第二十四章古代對于異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古代社會的綜述
第二十六章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秦漢間封建政體的反動
第二十八章漢武帝的內(nèi)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前漢的衰亡
第三十章新室的興亡
第三十一章后漢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后漢的分裂和三國
第三十三章晉初的形勢
第三十四章五胡之亂(上)
第三十五章五胡之亂(下)
第三十六章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南北朝隋唐間塞外的形勢
第三十八章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五代十國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十二章唐宋時代中國文化的轉(zhuǎn)變
第四十三章北宋的積弱
第四十四章南宋恢復的無成
第四十五章蒙古大帝國的盛衰
第四十六章漢族的光復事業(yè)
第四十七章明朝的盛衰
第四十八章明清的興亡
第四十九章清代的盛衰
第五十章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五十一章漢族的光復運動
第五十二章清朝的衰亂
第五十三章清朝的覆亡
第五十四章革命途中的中國
第一章婚姻
《易經(jīng)》的《序卦傳》說:“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边@是古代哲學家所推想的社會起源。他們以為隆古的社會,亦像后世一般,以一夫一婦為基本,成立一個家庭,由此互相聯(lián)結,成為更大的組織。此等推想,確乎和我們根據(jù)后世的制度,以推想古代的情形的脾胃相合。所以幾千年來,會奉為不刊之典。然而事實是否如此,卻大是一個疑問了。
自有歷史以來,不過幾千年,社會的情形,卻已大有變了。設使我們把歷史抹殺了,根據(jù)現(xiàn)在的情形,去臆測周、秦、漢、魏、唐、宋時的狀況,那給研究過歷史的人聽了,一定是一場大笑話,何況邃古之事,去今業(yè)已幾萬年幾十萬年呢?不知古代的真相,而妄以己意推測,其結果,必將以為自古至今,不過如此,實系因緣起滅的現(xiàn)象,都將認為天經(jīng)地義,不可變更。這就將發(fā)生許多無謂的爭執(zhí),不必要的保守,而進化的前途被其阻礙了。所以近幾十年來,史前史的發(fā)見,實在是學術上的一個大進步。而其在社會組織方面,影響尤大。
據(jù)近代社會學家所研究:人類男女之間,本來是沒有什么禁例的。其后社會漸有組織,依年齡的長幼,分別輩行。當此之時,同輩行之男女,可以為婚,異輩行則否。更進,乃于親族之間,加以限制。最初是施諸同母的兄弟姊妹的。后來漸次擴充至凡同母系的兄弟姊妹,都不準為婚,就成所謂氏族(Sib)了。此時異氏族之間,男女仍是成群的,此一群之男,人人可為彼一群之女之夫;彼一群之女,人人可為此一群之男之妻;絕無所謂個別的夫婦。其后禁例愈繁,不許相婚之人愈多。于是一個男子,有一個正妻;一個女子,有一個正夫。然除此之外,尚非不許與其他的男女發(fā)生關系。而夫妻亦不必同居;其關系尚極疏松。更進,則夫妻必須同居(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關系更為永久,遂漸成后世的家庭了。所以人類的婚姻,是以全無禁例始,逐漸發(fā)生加繁其禁例,即縮小其通婚的范圍,而成為今日的形態(tài)的。以一夫一妻的家庭,為元始的男女關系,實屬錯誤。主張一夫一妻的家庭,為男女元始關系的形態(tài)的,不過說:人類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猿猴已有家庭,何況人類?然謂猿猴均有家庭,其觀察本不正確(詳見李安宅譯《兩性社會學》附錄《近代人類學與階級心理》第四節(jié)。商務印書館本)。即舍此勿論,猿猴也是人類祖先的旁支,而非其正系。據(jù)生物學家之說,動物的聚居,有兩種形式:一如貓虎等,雌雄同居,以傳種之時為限;幼兒成長,即與父母分離;是為家庭動物。一如犬馬等,其聚居除傳種外,兼以互相保衛(wèi)為目的;歷時可以甚久,為數(shù)可以甚多;是為社群動物。人類無爪牙齒角以自衛(wèi),倘使其聚居亦以家庭為限,在隆古之世,斷乎無以自存;而且語言也必不會發(fā)達。所以元始人類的狀況,我們雖不得而知,其為社群而非家庭,則殆無疑義。猿類的進化不如人類,以生物界的趨勢論,實漸
走上衰亡之路,怕正以其群居本能,不如人類之故。而反說人類的邃初,必與猿猴一樣,實未免武斷偏見了。何況人類的性質(zhì),如妒忌及性的羞恥等,均非先天所固有;(此觀小孩便可知。動物兩性聚居,只有一夫一妻、一夫多妻兩種形式,人類獨有一妻多夫,尤妒忌非先天性質(zhì)之明證。)母愛亦非專施諸子女等,足以證明其非家庭動物的,還很多呢,F(xiàn)代的家庭,與其說是原于人的本性,倒不如說是原于生活情形。(道德不道德的觀念,根于習慣;習慣原于生活。)據(jù)社會學家所考究:在先史時期,游獵的階級極為普遍。游獵之民,都是喜歡掠奪的,而其時可供掠奪之物極少,女子遂成為掠奪的目的。其后慮遭報復;往往掠奪之后,遺留物件,以為交換。此時的掠奪,實已漸成為貿(mào)易。女子亦為交換品之一。是為掠奪的變相,亦開賣買的遠源。掠奪來的女子,是和部族中固有的女子地位不同的。她是掠奪她的人的奴隸,須負擔一切勞役。此既足以鼓勵男子,使之從事于掠奪,又婚姻之禁例漸多,本部族中的女子,可以匹合者漸少,亦益迫令男子從事于向外掠奪。所以家庭的起源,是由于女子的奴役;而其需要,則是立在兩性分工的經(jīng)濟原因上的。與滿足性欲,實無多大關系。原始人除專屬于他的女子以外,滿足性欲的機會,正多著呢。游獵之民,漸進而為畜牧,其人之好戰(zhàn)斗,喜掠奪,亦與游獵之民同(凡畜牧之民,大抵兼事田獵),而其力且加強(因其食物充足,能合大群;營養(yǎng)佳良,體格強壯之故)。牧群須人照管,其重勞力愈甚,而掠奪之風亦益烈。只有農(nóng)業(yè)是源于搜集的,最初本是女子之事。低級的農(nóng)業(yè),亦率由女子任其
責。其后逐漸發(fā)達,成為生活所必資。此時經(jīng)濟的主權,操于女子之手。土田室屋及農(nóng)具等,率為女子所有。部族中人,固不愿女子出嫁;女子勢亦無從出嫁;男子與女子結婚者,不得不入居女子族中,其地位遂成為附屬品。此時女子有組織,男子則無(或雖有之而不關重要),所以社會上有許多公務,其權皆操于女子之手(如參與部族會議,選舉酋長等。此時之女子,亦未嘗不從事于后世家務一類的事務,然其性質(zhì),亦為公務,與后世之家務,迥乎不同)。實為女子的黃金時代。所謂服務婚的制度,即出現(xiàn)于此時。因為結婚不能徒手,而此時的男子,甚為貧乏,除勞力之外,實無可以為聘禮之物之故。其后農(nóng)業(yè)更形重要,男子從事于此者益多,導致以男子為之主,而女子為之輔。于是經(jīng)濟的主權,再入男子之手。生活程度既高,財產(chǎn)漸有贏余,職業(yè)日形分化。如工商等業(yè),亦皆為男子之事。個人私產(chǎn)漸興,有財富者即有權力,不樂再向女子的氏族中作苦,乃以財物償其部族的損失,而娶女以歸。于是服務婚漸變?yōu)橘I賣婚,女子的地位,又形低落了。
以上所述,都是社會學家的成說。返觀我國的古事,也無乎不同!栋谆⑼x·三皇篇》說,古代的人,“知其母而不知其父”,這正是古代的婚姻,無所謂夫婦的證據(jù)。人類對于男女性交毫無限制的時代,去今已遠,在書本上不易找到證據(jù)。至于輩行婚的制度,則是很明白無疑的!抖Y記·大傳》說宗子合族之禮道:“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而男女有別。其夫?qū)俸醺傅勒,妻皆母道也;其夫(qū)俸踝拥勒,妻皆婦道也。謂弟之妻為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無慎乎?”這正是古代婚姻但論輩行一個絕好的遺跡。這所謂同姓,是指父系時代本氏族里的人。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老太爺、老爺、少爺們。異姓,鄭《注》說:“謂來嫁者”,就是老太太、太太、少太太們。從宗,是要依著血系的枝分派別的,如先分為老大房、老二房、老三房,再各統(tǒng)率其所屬的房分之類,參看下章自明。主名,鄭《注》說:“主于婦與母之名耳!敝^但分別其輩行,而不復分別其枝派。質(zhì)而言之,就是但分為老太太、太太、少太太,而不再問其孰為某之妻、孰為某之母!爸^弟之妻為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翻做現(xiàn)在的話,就是:“把弟媳婦稱為少太太,算作兒媳婦一輩,那嫂嫂難道可稱為老太太,算作母親一輩么?”如此分別,就可以稱為男女有別,可見古代婚姻,確有一個專論輩行的時代,在周代的宗法中,其遺跡還未盡泯。夏威夷人對
于父、伯叔父、舅父,都用同一的稱呼。中國人對于舅,雖有分別,父與伯叔父,母與伯叔母、從母,也是沒有分別的。伯父只是大爺,叔父、季父,只是三爺、四爺罷了。再推而廣之,則上一輩的人,總稱為父兄,亦稱父老。老與考為轉(zhuǎn)注(《說文》),最初只是一語,而考為已死之父之稱。下一輩則總稱子弟!豆颉泛巍蹲ⅰ氛f:“宋魯之間,名結婚姻為兄弟!保ㄙ夜迥辏┛梢姼改感值艿龋涑踅苑菍7Q。資本主義的社會學家說:這不是野蠻人
不知道父與伯叔父、舅父之別,乃是知道了而對于他們?nèi)杂猛坏姆Q呼。殊不知野蠻人的言語,總括的名詞雖比我們少,各別的名詞卻比我們多。略知訓詁的人皆知之(如古鳥稱雌雄,獸稱牝牡,今則總稱雌雄,即其一例)。既知父與伯叔父、舅父之別,而仍用同一的稱呼,這在我們,實在想不出這個理由來。難者將說:父可以不知道,母總是可以知道的,為什么母字亦是通稱呢?殊不知大同之世,“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生物學上的母雖止一個,社會學上的母,在上一輩中,是很普遍的。父母之恩,不在生而在養(yǎng),生物學上的母,實在是無甚關系的,又何必特立專名呢?然則邃初所謂夫婦之制和家庭者安在?《爾雅·釋親》:兄弟之妻,“長婦謂稚婦為娣婦,娣婦謂長婦為姒婦”,這就是現(xiàn)在的妯娌。而女子同嫁一夫的,亦稱先生者為姒,后生者為娣。這也是輩行婚的一個遺跡。
社會之所以有組織,乃是用以應付環(huán)境的。其初,年齡間的區(qū)別,實在大于兩性間的區(qū)別。(后來受文化的影響,此等區(qū)別,才漸漸轉(zhuǎn)變!渡叹龝·兵守篇》說,軍隊的組織,以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其視年齡的區(qū)別,仍重于兩性的區(qū)別。)所以組織之始,是按年齡分輩分的。而婚姻的禁例,亦起于此。到后來,便漸漸依血統(tǒng)區(qū)別了。其禁例,大抵起于血緣親近之人之間。違犯此等禁例者,俗語謂之“亂倫”,古語則謂之“鳥獸行”,亦謂之“禽獸行”。懲罰大抵是很嚴重的。至于擴而充之,對母方或父方有血緣關系之人,概不許結婚,即成同姓不婚之制。(中國古代的姓,相當于現(xiàn)在社會學上所謂氏族,參看下章。)同姓不婚的理由,昔人說是“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保ā蹲笫稀焚夜赅嵤逭舱f。)“美先盡矣,則相生疾!保ㄍ险压吣赅嵶赢a(chǎn)說。)又說是同姓同德,異姓異德。(《國語·晉語》司空季子說。)好像很知道遺傳及健康上的關系的。然(一)血族結婚,有害遺傳,科學上的證據(jù)古人未必知。(二)而氏族時代所謂同姓,亦和血緣遠近不符。(三)至謂其有害于健康,當時更無此說。然則此等都是后來附會之說,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理由。以實際言,此項禁例,所以能維持久遠的,大概還是由于《禮記·郊特牲》所說的“所以附遠厚別”。因為文化漸進,人和人之間,妒忌之心,漸次發(fā)達,爭風吃醋的事漸多,同族之中,必有因爭色而致斗亂的,于是逐漸加繁其禁例,最后,遂至一切禁斷。而在古代,和親的交際,限于血緣上有關系的人。異姓間的婚姻,雖然始于掠奪,其后則漸變?yōu)橘u買,再變?yōu)槠溉,彼此之間,無復敵意,而且可以互相聯(lián)絡了。試看春秋戰(zhàn)國之世,以結婚姻為外交手段者之多,便可知《郊特牲》附遠二字之確。這是同姓不婚之制,所以逐漸普遍,益臻固定的理由。及其既經(jīng)普遍固定之后,則制度的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威權,更不必要什么理由了。妒忌的感情,是何從而來的呢?前文不是說,妒忌不是人的本性么?然兩性間的妒忌,雖非人之本性,而古人大率貧窮,物質(zhì)上的缺乏,逼著他不能不生出產(chǎn)業(yè)上的嫉妒來。掠奪得來的女子,既是掠奪者的財產(chǎn),自然不能不努力監(jiān)視著她。其監(jiān)視,固然是為著經(jīng)濟上的原因,然他男子設或與我的奴隸發(fā)生性的關系,就很容易把她帶走,于是占有之
欲,自物而擴及于人,而和此等女子發(fā)生性的關系,亦非得
其主人許可,或給以某種利益,以為交換不可了(如租賃、借貸、交換等!蹲笫稀废骞四,慶封與盧蒲嫳易內(nèi);昭公二十八年,祁勝與鄔臧通室;現(xiàn)在有等地方,還有租妻之俗;就是這種制度的遺跡)。再進,產(chǎn)業(yè)上的妒忌,漸變成兩性間的妒忌,而爭風吃醋之事遂多。內(nèi)婚的禁忌,就不得不加嚴,不得不加密了。所以外婚的興起,和內(nèi)婚的禁止,也是互為因果的。
掠奪婚起于游獵時代,在中國古書上,也是確有證據(jù)的!抖Y記·月令》《疏》引《世本》說:大昊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托諸大昊,雖未必可信,而儷皮是兩鹿皮,見《公羊》莊公二十二年何《注》,這確是獵人之物。古婚禮必用雁,其理由,怕亦不過如此。又婚禮必行之昏時,亦當和掠奪有關系。
中國農(nóng)業(yè)起于女子,捕魚在古代,亦為女子之事,說見第十一章。農(nóng)漁之民,都是食物饒足,且居有定地的,畋獵對于社會的貢獻比較少,男子在經(jīng)濟上的權力不大,所以服務婚之制,亦發(fā)生于此時。贅婿即其遺跡!稇(zhàn)國·秦策》說大公望是齊之逐夫,當即贅婿。古代此等婚姻,在東方,怕很為普遍的。《漢書·地理志》說:齊襄公淫亂,姑姊妹不嫁!坝谑窍铝顕校好窦议L女不得嫁,名曰巫兒,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為俗!卑汛说蕊L俗的原因,歸諸人君的一道命令,其不足信,顯而易見。其實齊襄公的姑姊妹不嫁,怕反系受這種風俗的影響罷?《公羊》桓公二年,有楚王妻媦之語(何《注》:媦,妹也。)?梢娫跂|南的民族,內(nèi)婚制維持較久!抖Y記·大傳》說:“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其庶姓別于上(庶姓見下章)。而戚單于下(單同殫),婚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族而弗殊,雖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比粍t男系同族,永不通婚,只是周道。自殷以上,六世之后,婚姻就可以通的。殷也是東方之國。《漢書·地理志》又說燕國的風俗道:“初太子丹賓養(yǎng)勇士,不愛后宮美女,民化以為俗,至今猶然。賓客相過,以婦侍宿。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反以為榮。后稍頗止,然終未改。”不知燕丹的舉動,系受風俗的影響,反以為風俗源于燕丹,亦與其論齊襄公同病。而燕國對于性的共有制維持較久,則于此可見。燕亦是濱海之地。然則自東南互于東北,土性肥沃,水利豐饒,農(nóng)漁二業(yè)興盛之地,內(nèi)婚制及母系氏族,都是維持較久的。父系氏族,當起于獵牧之民。此可見一切社會制度,皆以經(jīng)濟狀況為其根本原因。人類對于父母親族,總只能注意其一方,這是無可如何的。所以在母系氏族內(nèi),父方的親族,并不禁止結婚;在父系氏族內(nèi),母方的親族亦然;且有兩個氏族,世為婚姻的。中國古代,似亦如此。所以夫之父與母之兄弟同稱(舅),夫之母與父之姊妹同稱(姑)。可見母之兄弟,所娶者即父之姊妹(并非親姊妹,不過同氏族的姊妹行而已)。而我之所嫁,亦即父之氏族中之男子,正和我之母與我之父結婚同。古代氏族,又有在氏族之中,再分支派的。如甲乙兩部族,各分為一二兩組。甲一之女,必與乙二之男結婚,生子則屬于甲二。甲二之女,必與乙一之男結婚,生子則屬于甲一。乙組的女子亦然。(此系最簡單之例,實際還可以更繁復。)如此,則祖孫為同族人,父子則否。中國古代,似亦如此。所以祭祀之禮:“孫可以為王父尸,子不可以為父尸!保ā抖Y記·曲禮》)“殤與無后者,必從祖祔食,而不從父祔食!保ā抖Y記·曾子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