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游記作家舒泥撰寫的一部關于澳大利亞紀行的文集,告訴讀者在澳大利亞,這樣一個環(huán)境遭到破壞,還有外來物種和文化入侵的國家,經過痛苦的反思,如今對生物和環(huán)境如何熱愛,與大自然如何相處;以及一個多民族移民國家對本地區(qū)固有文化由殘害、無視走向保護的過程。
自序
5月至6月,受澳旅局邀請,有幸游歷澳洲各地。澳大利亞是發(fā)達國家,很好玩,也很漂亮,確有
很多令人羨慕的東西,不過我找不到北不是因為這個。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的太陽也是東升西落,但是升起來之后,就掛到北邊,而晚上的星星一個都不認識。我在北半球各地旅行,從來以極強的認路能力而沾沾自喜,但是到了南半球,是太陽要么就是房屋和景物,總是不在我想象的地方,我始終找不到北。加上四十天的時間里,總是坐在某種交通工具上——飛機、汽車、船,眩暈感一直跟我走到最后一站墨爾本才被擺脫。我就這樣暈暈地記錄下許多文字。
四十天游歷一個國家其實很短,雖然看到很多,但不足以深入了解,不過這四十天倒是一個認識和了解自己的絕好機會。
舒泥
舒泥,真名:呂妍,自由撰稿人,曾經在互聯網公司工作10年,后因熱愛寫作和旅行放棄公司白領的生活方式,成為自由撰稿人。多年來在國內外許多地方留下足跡,這其中,在內蒙古走過的地方*多,足跡遍及內蒙古各地。部分曾發(fā)表作品:專題報導《京城的蒙古音樂部落》——《華夏人文地理》2004年10月號;散文《聽琴》——《百花洲》2004年第三期;專題報道《誰是刀郎》——《時代人物周刊》2004年12月;2005年下半年在《法制晚報》開辟專欄;專題報導《呼倫貝爾生態(tài)恢復的天功與人功》——被翻譯成蒙古文發(fā)表于蒙古族文學雜志:《花的原野》;敘事散文《姥姥》——《讀庫》 0802;雜文《走遍中國之內蒙古》蒙古文化部分 2008年1月出版;小說《發(fā)發(fā)的鐵頭功》2008年6月出版;雜文《沒有園林局的草原》——《花的原野》2009年*一期;專題報導《游牧人歸來》——《華夏地理》2009年4月號(本文獲得《美國國家地理》*佳專題報道獎);敘事散文《尋找游牧文明》——《讀庫》1001;專題報道《蒙古袍——華麗的草原時裝》——《中國科學探險》2010年10月。在我社已出版《跟我的心去草原》一書,反映良好。
自序
序
[第一章]
西澳:陽光和飛鳥
飛機上開始的旅途
鳥兒的家園
鄉(xiāng)村的魅力
出海去找海豚玩
陽光下的電子游戲
最后的殖民地
小可愛們的精神世界
傳統之心
陽光的故事——與邵兵同游西澳
[第二章]
北領地:熱愛荒涼
大雨中的北領地
原住民馬克
國家公園
請不要留下腳印
火星基地的精品生活
荒原上的精彩瞬間
思鄉(xiāng)和下午茶
陶德河上的篝火
熱愛荒涼
[第三章]
南澳:澳洲最“土”的地方
坐有軌電車去海邊
陽光燦爛的孩子
有多少種葡萄就有多少種美酒
百年陳釀
教堂的彩色玻璃與大廟彩繪
在鵜鶘和黑天鵝的身邊
華人和中餐
考拉泛濫的袋鼠島
保持隊形,附近有海獅
藍精靈——小仙女企鵝
白海雕翱翔的海豹灣
神奇石巨浪
系好安全帶,小心袋鼠
農民的澳大利亞
農民的創(chuàng)造物
晨跑,迎著南大洋的波濤
[第四章]
昆士蘭:游客的天堂
雨林,云中漫步
昆士蘭的土著帥哥
騎車,我們上路
游泳池邊的棕櫚樹
太陽鳥的故事
請追隨大海的節(jié)拍
魚游之樂
日本來的小馬倌
泥蟹和晚風中的漁民
擁你在海邊,直到夕陽西下
熱氣球——從容之美
本不想講給國人的事
[第五章]
悉尼:明星的幕后故事
驚鴻一瞥
筑夢城市
海鮮大餐
揚帆啟航
拱廊商店
周末市場
悉尼是一座古老的城市
大教堂和滑板少年
晨霧中的獵人谷
一百年以后的花園
迷路5分鐘
[第六章]
堪培拉:首都的精神
悉尼和墨爾本的會面
奧林匹克,現代世界的全球文化
國會大廈,民主不是代表大多數的
展示敵國武器的戰(zhàn)爭紀念館
森林大火,生命的輪回
天體浴場,這是一種信仰
永恒的人類情感
[第七章]
墨爾本:寧靜與奢華
華人男高音的故事
賭場見聞記
滑浪,精彩是玩出來的
小旅店,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低溫雨林,世界需要想象力
牧場上的澳大利亞
十二門徒崖,陽剛的震撼
鯨魚的傳說
西餐和“東餐”
墨爾本,我依然不熟悉的城市
歸心似箭
結賬
[第八章]
圖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