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期冒險行為》圍繞集中表現(xiàn)在青少年向成人過渡階段的冒險行為問題展開探討。本書立足文化背景和個體成長視角,通過語義學溯源、青少年個案舉例、文學影視作品分析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全面梳理歸納了青少年期冒險行為定義、產生和分類,冒險行為對當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的潛在威脅等關鍵問題,結合具體行為表現(xiàn)的病理學特征,對青少年期病理性冒險行為的預防與診治給出了現(xiàn)實而積極的建議與指導。本書對青少年期冒險行為的內涵與外延的界定不同于國內同類著作,在反映中法兩國社會文化和學術觀點差異的同時,也給我國青少年問題行為研究帶來了有益的啟示。本書在著述風格上的鮮明法國文化特點,能給讀者帶來與眾不同的閱讀體驗。
步入成人世界,升華生活品味
經(jīng)歷通過儀式,探索人生意義
青少年選擇冒險,掌控身心,體驗自主
風險越大,甘冒風險的自傲感也越強。
——羅曼·羅蘭
◇綜述近年研究發(fā)現(xiàn)
◇提供理解和處理思路與方法
◇收錄大量生動臨床案例
◇定位、預防、治療
在進入成人生活和生活品味改變的過程中,青少年借由冒險行為完成通過儀式,探索人生意義,進而獲得自主。但這也使他們陷入險境。濫用精神興奮劑、嘗試不安全性行為、酒精等作用下實施危險行為、企圖自殺、軀體化障礙、意外事故,青少年冒險行為不一而足。越是容易受影響的青少年,往往也越有可能以身犯險。冒險行為既伴隨青少年長大成人的過程而來,又埋下種種隱患,乃至危及青少年的生命。
關注青少年成長,了解、研究青少年期冒險行為的動機、表現(xiàn)及現(xiàn)實危險刻不容緩!
本書由法國駐華使館的傅雷資助出版計劃資助出版。
導言
講述者:愛麗舍,22歲
“當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總是和大人待在一起,渴望自己也能快點長大。不同于同齡人,我早早就知道,人會死,而我的家人總是護我左右。我的青春期過得悶悶不樂,因為我從未真正脫離我的父母,他們始終近在咫尺,尤其是我的母親,即使我有幾次甚至懷疑她是否真的愛我。在學業(yè)上,所有的一切都是預先設定好的。我在家人的安排下重蹈哥哥姐姐的覆轍。高中畢業(yè)后,我覺得自己從此就是大人了。所以,我有權做我自己想做的事,任何人都無權干涉。我已經(jīng)是大人了。但與此同時,我也意識到該是我自己做決定并自行承擔后果的時候了。既然我可以擁有自己的生活,當然也有逃避生活的權利。我開始喝酒。至少,這能讓我有自我保護的感覺;蛟S是為了知道瀕臨死亡這條看不見的線是何滋味,我還好幾次試過自殺。我曾那么渴望自由,但這種自由卻使我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混亂。今天,我意識到,當初為了對抗這種混亂,我居然選擇放任自己消極等待,整日游手好閑。我開始荒廢學業(yè),大學兩年一事無成。我看什么都不順眼,甚至包括我自己。一切都變得荒唐可笑,毫無意義!
冒險行為在語言上的表述千變萬化。它可以指青少年期精神興奮藥物的濫用,也可以指性行為的冒險嘗試、在酒精或大麻的作用下可能采取的機械化冒險行為、自殺企圖、軀體化障礙、意外事故或自我破壞學業(yè)等。這些冒險行為是青少年期和“變成大人”過程中的固有現(xiàn)象。其中一些雖遠不足以起決定性作用,卻會持續(xù)阻礙青少年的未來發(fā)展。最容易受冒險行為影響的青少年,往往也是最可能實施更可怕的冒險行為的那一群人。
青少年在經(jīng)歷過青春發(fā)育期的變化之后應學會自我調節(jié),重新調整家庭關系,或者更全面地說,調整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本書闡述了青少年期冒險行為的概念,對此提出新的視角和新的定義。同時,分析了作者觀察到的幾種主要冒險行為的精神病理學原理,演示其解釋模型,并提出如何預防這些冒險行為的發(fā)生,如何治療深受此害的青少年們。本書包括多個思路獨特的章節(jié),尤其是在第五章中,作者談到了神話和童話故事,發(fā)掘它們所共有且不變的特征,用來解釋說明青少年期的一系列問題,尤其是這一年齡段的冒險問題。
羅貝爾·庫爾圖瓦,圖爾大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副教授,圖爾大學中心醫(yī)院兼職精神科醫(yī)生。研究興趣為青春期向成年期過渡心理、人格評估、暴力與犯罪心理等,已發(fā)表學術文章近五十篇,出版學術著作兩部。
費群蝶,碩士,講師,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法語基礎年級教研室主任,2014年臺灣文藻外語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語言學,編著有《大學法語四級詞匯手冊精講》(副主編),發(fā)表教學科研論文數(shù)篇。
致謝詞/Ⅸ
導言/001
Ⅰ青少年期冒險行為的概念
1青少年期的心理問題/005
青春發(fā)育期和青少年期/005
青少年期的心理過程/010
青少年期的五大階段/019
2冒險和青少年期/022
“冒險”的詞源意義/022
青少年期和冒險/025
社會、文化與冒險/027
3青少年期冒險行為的概念和定義/032
青少年期冒險行為在當前的定義/032
真實的概念還是胡亂拼湊的概念?/036
給冒險行為重新下定義/037
4青少年期冒險行為的知覺和類別/047
風險的知覺/047
青少年期冒險行為的分類/051
青少年期冒險行為的意義:一次嘗試性的概括/056
冒險行為的演變/058
5神話和童話,青少年和冒險行為/060
神話和童話的普遍意義/060
開始時:起源/062
神話和童話告訴我們的道理/070
男性童話或女性童話的分析/083
Ⅱ幾種行為的精神病理學分析
6精神興奮藥物的使用和成癮行為/093
煙草/093
酒精/099
大麻/106
其他麻醉劑/108
癮/113
網(wǎng)癮和電子游戲成癮/118
7冒險性性行為/123
青少年期性行為的發(fā)展/123
性行為/124
青少年期冒險性性行為/125
冒險性性行為的共病因素或誘因/133
8青少年期行為障礙和暴力行為/136
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的區(qū)別/136
青少年期行為障礙/137
青少年期暴力行為/142
9機動車輛危險駕駛行為/149
臨床描述/149
青少年期機動車輛危險駕駛行為的共病因素和誘因/150
10運動和家庭意外事故/153
日常生活意外事故/153
運動意外事故/154
11軀體化障礙和身體疼痛/157
焦慮抑郁癥/157
軀體主訴/162
12自殘行為/164
劃痕和自殘/164
自殺行為/16513“受暴”行為/174
校園霸凌和傷害/174
性虐待/176
14進食障礙/179
精神性厭食癥/179
貪食癥/182
15學習心理障礙/187
輟學/187
焦慮性逃學/190
16精神病理性行為和冒險行為/197
Ⅲ青少年期冒險行為的解釋模型
17發(fā)展和心理動力學因素/203
分離與個體化過程/203
青春發(fā)育過程/204
“主動行為”引起的一系列問題和性欲的控制/205
作為變化因素之一的主動行為/207
理智化、禁欲、理想的自我和夸大性自體/207
依賴的調整和成癮行為/208
早期社會關系和依戀理論/211
18情緒調節(jié)與情感控制/214
與焦慮抑郁情緒的斗爭/214
作為自適應模式的采取行為/215
知覺到的對環(huán)境的控制/215
認知行為理論或壓力管理策略/216
情緒失調/218
19人格模型和氣質類型/219
病態(tài)人格/219
追求感官刺激和新奇事物/223
大五模型/226
20社會因素/231
尋求認同和社會學習理論/231
父母和家庭的影響/231
同伴群體的影響/233
社會發(fā)展/234
啟蒙的通過儀式/236
神意裁判行為和自我生殖的幻想/240
21個人史和精神疾病/244
心理、身體或性暴力史/244
幼時精神疾病的延續(xù)/245
年輕成年人的精神疾病/245
“生物”脆弱性和基因遺傳性/24622復合模型和多因素模型/251
交互作用模型,相互作用模型(心理健康角度)/251
互動模型/252
計劃行為理論/252
邁向一個全面的方法?/256
Ⅳ青少年期冒險行為的預防
23青少年期冒險行為能得到有效預防嗎?/261
怎樣從兒童階段開始預防廣受推崇的冒險概念?/261
預防冒險的主要原則/265
24報告、評估和干預/267
一個負責任的成年人該有的定位/267
青少年期冒險行為的一般評價標準/270
某些行為特有的評估標準/273
25冒險行為在國民教育中的預防/277
讓學校成為專門的預防場所/277
以青少年為中心的預防形式/280
以學校及其教職人員為主的預防形式/281
家長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285
其他合作機構的地位/286
26健康專家對冒險行為的預防/288
全科醫(yī)生和兒科醫(yī)生的地位/288
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yī)生的地位/290
青少年之家/291
Ⅴ患病青少年的接待和治療
27心理治療申請的接待/295
青少年期心理訪談申請的接待/295
青少年及其父母在心理治療申請中的地位/298
接待癥狀還是接待癥狀行為?/304
28診斷性評估和預后評估/306
為治療方案所做的臨床評估/306
治療方案/313
29青少年期的心理治療關系/316
心理治療關系的建立/316
關于治療部署的思考/322
以簡單轉化和解釋性敘述為形式的“精神病理”澄清/330
30住院治療和機構治療/332
住院治療、間歇治療和其他治療形式/332
關于一個機構之所以具有治療作用的思考/337
參考文獻/346
家庭中的主要角色:父親和兒子,母親和女兒
在上文中,我們把青少年期與神話和童話故事中有關挑戰(zhàn)的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比較,試圖找出兩者的相似之處。在閱讀接下來的論述之前,最好先讀一讀第一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尤其是與父母的敵對和父母的危機那一部分。我們所談的兒子和女兒角色,主要指青少年(已屆青春發(fā)育期的人)而非兒童。我們會發(fā)現(xiàn),即使主人公(在轉變之前)有著兒童的外貌特征,他們的行為實際上已經(jīng)像“青少年”那樣了。
以下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他們的二元形象:
1男主人公:英雄般的兒子/心理矛盾的兒子;
2父親:可怕的父親—食人魔/慈父;
3母親:可怕的母親/慈母;
4女主人公:神圣不可侵犯的女人/心理矛盾的女人
英雄般的男主人公形象(1a)是眾所周知的,因為人們對這種形象非常熟悉。在上文中,我們也已經(jīng)提到了好幾次。他常常會面臨險境,通過戰(zhàn)勝險境成為英雄。即使他沒有什么攻克難關的法寶,他天生的善良、可愛也會讓他逢兇化吉。傳統(tǒng)的男性啟蒙表現(xiàn)為一種與強者的對抗,這些強者對主人公構成威脅,但戰(zhàn)勝他們也讓主人公得到成長。這種啟蒙象征著死亡和重生。當主人公遇到他未來的另一半,他往往需要解救她;這是一種把她從過去的處境——也就是父母親手里奪過來的方式。赫拉克勒斯很好地代表了英雄的形象,因為他是那么富有力量和勇氣。
“心理矛盾的兒子”形象(1b)極少被人們提及。這樣的例子有普羅米修斯和俄狄浦斯,但我們在此只舉一個大家更熟悉的例子:安納金·天行者。在《星球大戰(zhàn)》中,他后來成了黑武士達斯·維達。他是喬治·盧卡斯星戰(zhàn)系列電影(從1977年到2005年一共拍攝了6部)的真正主角,被一個絕地預言選中。在第6部中,他親手殺死了帕爾帕庭,實現(xiàn)了這個預言。他代表了一個復雜的人物形象。他本性善良,但一旦受到干擾就會變得咄咄逼人,他聽命、臣服于上級,有時卻也會表現(xiàn)得野蠻而沖動。在他的身上,正義與邪惡的力量(“力量的黑暗面”)并存。這一點我們將在下一小節(jié)中再談。
在神話和童話故事中,尤其是在與男主人公正面交鋒的情節(jié)里,大部分出現(xiàn)的都是可怕的父親形象,即食人魔,而慈父的形象(2a)卻極少出現(xiàn)!按雀浮笨赡軆H僅是個部分的、零碎的或分離的形象(如在遠離俄狄浦斯親生父親的地方把他撫養(yǎng)長大的波里玻斯)。分離過程人為地分開了主人公兒童時期善良單純的父親形象和青少年期以及長大成人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復雜可怕的(食人魔)父親形象。
“吃人的”或可怕的父親(2b),即食人魔的形象,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就像上帝一樣,什么東西都瞞不過他。如果他甘心受人欺騙或愚弄,那顯然是他默許的。他可以直接威脅不聽話、叛逆的孩子,甚至吞下孩子來維護自己的地位,比如克羅諾斯就吞吃了自己所有的孩子,只有宙斯被吐了出來,后來取代了父親的地位。由此我們看出,問題的關鍵,在于兒子對父親的取代,也就是兒子對父親形成的威脅。這讓我們想到弗洛伊德(1969)用俄狄浦斯神話來闡述他的沖動理論。正如我們所知,俄狄浦斯的父親拉伊俄斯(Laius,當時的忒拜國王)為了避免“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死”的神諭成真,拋棄了俄狄浦斯!缎乔虼髴(zhàn)》的神話同樣也對父子之間的復雜關系做了很好的詮釋。安納金·天行者或達斯·維達——DarthVader,派生自“黑暗父親”(Darkfather)——與兒子盧克·天行者是敵人,他砍了兒子的右手,使他也像自己一樣斷了手。他原可以讓兒子被殺,但他最終選擇了解救兒子,并通過犧牲自己來表達對兒子的愛和讓兒子活下去的意愿。他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完全實現(xiàn)了絕地預言),讓一切力量都恢復了平靜。這種“兩代人之間的對抗”一直存在,直到父親接受被孩子“超越”的現(xiàn)實,讓生命的循環(huán)得以延續(xù)。達斯·維達也是一個無所不知的父親,他能感受到“力量”(或者像他兒子那樣的力量擁有者)的出現(xiàn)。
慈母的形象(3a)是“引渡者”,她讓兒子得以面對可怕的父親。這就是食人魔的妻子。她總是那么熱情好客,她讓男主人公在食人魔回來之前藏起來或恢復體力。這種回到母親子宮(regressusadutérum)的形象比喻,在《木偶奇遇記》中清晰地表現(xiàn)為匹諾曹被母鯨——或其他雌性魚類吞進肚子。匹諾曹在鯨魚肚子里看到它巨大的器官……就像孩子在媽媽的身體內觀察著一切,直到分娩時被排出母體。這個“引渡者”母親就這樣維系著父子之間的關系,并讓父親接受其地位的改變。這種改變來自父母親共同完成的一個動作——如再次分娩。
可怕的母親形象(3b)通常是后母的形象,主要對青少年期的女孩或女主人公下手,如《白雪公主》或《灰姑娘》。這樣的母親形象同樣也是某種形式的剝離的結果,通過剝離,故事里面出現(xiàn)了一個反對女兒因青春發(fā)育而變得美麗,害怕被女兒取代的母親。
青少年期女孩——女主人公的形象(4)是最復雜、最有趣的;她是“圣女”或是一個矛盾的女人。我們已經(jīng)知道,青春期少女的轉變既有內在的(身體的),也有社會的。這些變化與自然密不可分,當她身體發(fā)生改變時,整個自然也在跟著改變。其中一個基本要素就是生育能力的獲得,但這個生育能力是為社會群體服務的。在女人還是“單身”(青少年、未婚)時,她有著“桀驁不馴”的品性,她是危險的,因為她可以吸引男人們,讓他們對自己俯首稱臣。
在動畫片《嘰哩咕與女巫》中,我們清楚地看到卡巴拉(女巫)這個人物實際上代表著自由女性,因為她沒有丈夫,當然也沒有孩子。她也不像是有祖先的人。就在嘰哩咕把毒刺從她背上拔出(象征性閹割的比喻)的那一天,她變了。大地開出了鮮花來慶賀她重獲新生,但這是一種“被征服”的重生(在故事中被嘰哩咕征服)。從那時起,她就不再危險,而被她奴役的那些男人(以吉祥物的形象出現(xiàn))也將得到解放。跟她類似的,還有同樣能引誘男人,把男人引入歧途的洛麗塔(Lolita),即莉莉絲(Lilith),或更簡單來說:潘多拉和夏娃。
因此,女性啟蒙旨在“馴化”(征服)青春發(fā)育期女性的矛盾性和危險性。只有中和了她身上的危險元素,才能讓她融入集體。這個“手術”可以象征性地表現(xiàn)為隔離、隱居或隱退在一個小茅屋里,遠離村民;她在隱居地的生活起居必須受到社會法規(guī)準則的制約;她可能會被要求穿上帶有宗教儀式色彩的衣服。比如,在剛果南部的剛果(布),有一個巴貢果(Bacongo)族群,其下屬的巴維利人(Bavili)和瑪由貝人(Mayombe)至今仍保留著關于女性成年的習俗tchikumbi。在這個儀式中,女孩會在月經(jīng)初潮之后的幾周到幾個月里被隔離起來。
她們全身被涂上紅色的乳霜。繁殖生命是危險的,必須遵循一定的規(guī)矩。無論男女,當然更重要的是女人,必須在性和飲食上受到嚴格的束縛,不守禮教的人可能給整個集體(即所有生命體)帶來厄運——在集體內,自然和社會的生存法則既互相對立又互為補充(HagenbucherSacripanti,1973)。在tchikumbi習俗中,舉行性啟蒙和生殖儀式的目的是讓那些完成發(fā)育、達到婚齡的女性納入集體,并教導她們遵循那些伴隨一生的戒律。正如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那樣,傳統(tǒng)的啟蒙儀式在于馴化女性的矛盾和危險屬性,以及這些屬性與自然界各個方面之間的關系:性行為與繁殖,土地和生產,食物和烹飪。女人會把正生命力(生殖能力)轉變成負生命力(有傳染性的不純潔因素,其中的經(jīng)血和尿液包含著一些危險的帶菌體)——“生命之血變成了骯臟和污穢之血”(Balandier,1988)。一個不曾生育孩子的處女不能進入圣地。與人發(fā)生過性關系的男人不能觸摸法器。同樣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經(jīng)濟活動中:月經(jīng)和懷孕期會破壞狩獵和漁獵。這種偏見來自神靈賦予女性的生殖能力,因為女性的生殖能力可能降低其丈夫從事經(jīng)濟活動的生產能力(HagenbucherSacripanti,1973,1992)。
即使在今天的法國,人們依然禁止處于行經(jīng)期的婦女參與葡萄酒的發(fā)酵過程,也不允許她們靠近正在修建的隧道。當然,我們也可以就這一點和我們所熟悉的那些童話故事做個類比。
一方面,遇到那只假裝成外婆(或許是母親?)的狼,然后被狼吃掉的小紅帽,還有逃難到森林的白雪公主吃到的那只有毒的紅蘋果,都象征著生殖與紅色的關系(月經(jīng))(Bettelheim,1976)。另一方面,渾身是灰的灰姑娘、森林中的睡美人,還有為了掩蓋自己那吸引父親的美貌而披上動物皮囊的驢皮公主,都是女主人公在青春發(fā)育期因為沉睡而隱居一隅或被遺忘在一邊的例子。
在進入生育期,和男人的關系發(fā)生變化的過程中,這些年輕的女人必須面對“青春發(fā)育溢出”(即月經(jīng))帶來的各種可能的后果。森林顯然是一個具有魔力的地方,它遠離村莊,遠離城堡。在文學作品中,具有矛盾性的女性形象數(shù)不勝數(shù),因為她們和女性特征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如陰道長牙、珀爾修斯的神話,乃至蛇發(fā)女怪美杜薩的神話——她能石化與她對視的男人。
……
揚——焦慮障礙和人格障礙
揚是個快滿19歲的大男孩。他因為焦慮危機在父親的陪同下來看醫(yī)生。目前的危機不太尋常,已經(jīng)持續(xù)了大約3周時間。他有時會手腳抽搐,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他的危機總是表現(xiàn)為肚子疼!斑@是我唯一的軟肋”,他說。
主治醫(yī)生問他去年是否有抑郁癥的表現(xiàn),但實際上,他的這些危機從三年前在意大利的一次修學旅行就開始了,那時他剛上高中。揚解釋道:“那次修學旅行我本不該去的,但我那時覺得自己可以!薄拔冶仨毟嬖V您,小時候,我參加過一些高水平的體育比賽,后來我不得不放棄了,因為我和我的俱樂部沒能去參加一個在突尼斯舉行的國際比賽,也就沒能去巴黎培訓。我那時十四五歲,在國內水平拔尖,但我知道自己走不了更遠。從那以后,我總是擔心自己肚子疼,這讓我煩惱極了!
他的父親說:“我不知道是不是跟那件事有關。五年前,我發(fā)生了心肌梗死,不得不靠一個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搶回了命。從那以后,我就很難恢復工作,并開始時不時喝點酒。我的妻子為此還和我鬧翻了!彼又f:“揚,你也該說說兩年前發(fā)生的事情!睋P接過父親的話,說:“17歲那年,我有五六個星期沒能去上學。我覺得大家都在欺負我,學校里的每個人都在看我。甚至在草坪上也有人跟著我。我覺得自己遇到了危險。這種情況大約持續(xù)了一個月。當然,現(xiàn)在早就好了!睋P的父親是個社會工作者,他認為自己和兒子的關系很親密。但他自己的心理也不甚健康。在許多方面,揚都讓他想到自己的青少年期。揚的母親有時還會叫兒子“我的寶貝”;她不會對第二個人這么叫。揚堅信自己為了不讓父母分開付出了很多。
他從未有過其他的嚴重危機。只是偶爾在感到精神緊張時,到花園里吼上幾聲來排解不適。他已經(jīng)上高三了,也在上輔導班,但成績不太理想。高中會考對他來說就是個必將到來的最后期限,給他帶來“壓力”(他的說法),“盡管我實在不想升學”。未來讓他感到害怕,他不愿意去想!澳,我是喜歡過一天算一天的人!
隨著談話深入,揚對醫(yī)生更加信任,他談起了自己很重視的一段戀愛關系。他自認為能吸引女孩,特別是那些遇到困難的女孩,他覺得自己有這方面的“天賦”。有人甚至讓他干脆改名為“拯救者楊”。他的前任女友和之前那位一樣,都在童年時期經(jīng)受過性虐待。人們說她是個隨便的女孩,總是和許多男孩出去約會,然而,是他改變了她。當這段戀愛關系結束時,他簡直不敢相信。“她會回來的,她是那么需要我”——他總是這樣想著。可是,當他意識到她也許再也不會回來,就把火氣都撒在了她留下的那些本該拿回去的東西上。
他現(xiàn)在的女友洛爾剛剛向他提出了分手。揚對此感到非常驚訝,根本無法理解!拔也幻靼祝瑸槭裁此x開了我,她的兄弟和父母明明都很喜歡我。我本該成為他們的乘龍快婿。哦,他們一定失望極了!”過了一會,他又說:“我是個變色龍,別人想讓我怎么樣我就能變成怎么樣!
當他再次見到洛爾時,他心想著她已經(jīng)回心轉意,并意識到他們走在街上迎面遇見的那些女孩都只把眼光投向他。如果他愿意,他本還可以隨心所欲地從中挑一個或一些出去約會。只可惜,洛爾最后還是選擇和他繼續(xù)做朋友。“我們倆是天生一對,她承認了這一點!睋P說。他的一個男友對他說洛爾這么對他,讓他那么痛苦,簡直就像個婊子。無論如何,她都本該在分手之前留點時間讓揚找到新女友的。
隔了一段時間再來談這次分手,揚還能想起這段關系結束前他和洛爾最后的相處情景:“有一個周末,她痛經(jīng)而我肚子疼。做個女人應該也不會難倒我。我理解她們,她們身上有能夠吸引我的美好。”
他也思考過洛爾對他的指責,那就是他總是讓其他女孩欠他情債,對他有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