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玉器真贗對比鑒定》用真贗對比的形式,重點講解玉器鑒賞,各個朝代玉器工藝的特點及相互影響,同時以各時期玉器制作的文化背景來分析、鑒定玉器的真假。內(nèi)容主要有:先秦禮玉、兩漢葬玉、唐宋金佩玉、明代王陵出土玉、清代皇家和玉田與翡翠、玉材鑒定、軟玉的產(chǎn)地、古玉器加工工藝、如何鑒定古玉器等。
八千年的絕世美玉,一百年的上博典藏;高清還原的古玉圖像,尖端科技的輔助鑒定。
吾國人愛玉、尚玉之情結傳承有序,歷數(shù)千載而不減,于今尤為熾烈,且搜求、研習之風亦自宋以來愈趨盛隆,頗呈顯學之勢。
文物收藏向系文人風雅之事,好玉者亦然。然嗜利者出于私欲,每每暗操偷天換日、魚目混珠之勾當,使一品位高尚之雅事蒙上撲朔迷離之霧紗,令愛好者聞而卻步、制偽者額手稱慶。目睹時下市場,可以八字概而言之:亂象叢生,亙古罕有。亂象之根源雖多多,積重難返,然修煉自身,增強一己之鑒寶眼力,仍不失為藏家唯一不變之正途。
玉之真贗辨別之道,雖古今一以貫之,然時不同,道亦應有別,所謂與時俱進也。自晚清一代金石學大家吳大澂考據(jù)古玉,證經(jīng)補史,奠定古玉研究基石以來,近現(xiàn)世人探求此道者眾,成果斐然。然觀文博業(yè)內(nèi),素重人文,忽視理化,致傳統(tǒng)器物學常陷科學之惑。而當今世界,文理兼容、多學科交叉已成潮流,做一時代弄潮兒,乃為識時務者。谷嫻子君早歲受業(yè)于中山大學寶玉石名師丘志力教授,既而加盟上博,專攻古玉門類。憑借先前自然科學之厚實基礎,繼之聯(lián)姻人文科學之新域,于傳統(tǒng)器物學之外,獨辟蹊徑,緊隨潮流,以現(xiàn)代科學手段重加檢視、解析古之遺留器物,可謂視野開闊,定位獨到。雖始起步,著眼于料、工、形,然已稍有斬獲,略有心得,并以之大體反映于是書,誠系著述之亮點也,讀者自可細心體察。假以時日,多學科合作空間必將愈加寬廣,前景燦爛,值得期待。此亦為今后古玉科學鑒定之方向也!
草綴數(shù)語,略陳感想,聊以代序。
張尉于上海博物館
2016年8月
谷嫻子,中山大學碩士,上海博物館館員,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yè)委員會會員。十余年來一直從事中國古玉器的專門研究,尤其側重文理交叉手段的應用。曾公開演講或發(fā)表《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金縷玉衣和鑲玉漆棺的玉料組分特征及產(chǎn)地來源研究》、《明、清古玉器涂抹上色研究兩例》、《現(xiàn)代無損測試技術在古玉器鑒定中的應用》、《試論俏色“春水”、“秋山”玉的皮色真?zhèn)魏湍甏鷨栴}》、《從館藏實物及文獻記載談吳大澂的玉器收藏和清代古玉作偽》等論文。
第一章 先秦禮玉與仿品鑒定
第二章 兩漢葬玉與仿品鑒定
第三章 唐宋遼金佩飾玉與仿品鑒定
第四章 明代王陵出土玉與仿品鑒定
第五章 清代皇家和田玉、翡翠與仿品鑒定
第六章 古玉的沁色與仿品鑒定
第七章 玉材鑒定
第八章 玉料的產(chǎn)地來源及特征對比
第九章 古玉器加工工藝
第十章 現(xiàn)代測試技術在古玉器鑒定中的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