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詞人周密,是宋末四大詞家之一,精通音律,詞品典雅,格律嚴謹。本書首次對周密詞集作了全面深入的箋註疏解,兼顧學術與普及,尤其注重對詩詞創(chuàng)作者的指導。因此,本書與其他箋註類圖書不同,特別關注解析詞作的韻律,被詞學界譽爲詞集箋注的2.0版本,可以使讀者對作品有一個更深入完整的理解。本書在箋注中強調不做大詞典的搬運工,
元代《詩經》學是觀照和理解經學變革的一個切入點,而由于長期被“羽翼朱傳”和“積衰”等標簽所遮蔽,其價值尚未被學界深入挖掘。本書關注元代《詩經》學著述“經史互證”“經傳辨析”“詩序變改”等注釋策略,概括出諸如訓詁與義理相結合、易學與心學融入經學闡釋、經學區(qū)域性特征凸顯等元代《詩經》學的宏觀實質,探尋其在經學與哲學實踐層面
作為人的文學的集中體現,傳記文學集真實性與文學性為一體,是對無限豐富的生命體驗之記錄。從古代、現代至當代,傳記文學走過了漫長的歲月。其間,雖然傳記文學不論是審美特性還是表現形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其文學性與歷史性兼?zhèn)涞木駜群瓉児挪蛔,仍通過立體的、形象生動的人生樣態(tài)映照社會現實,給人體悟、促人反思、賦予人積極樂之
本書把小說閱讀指導的宏觀問題微觀化,把文學理論放置到具體的情境中,通過系統(tǒng)性的理論講解和典型實例的剖析,讓具有中等閱讀能力的讀者的鑒賞水平得以較快提升。
蘇軾詩歌藝術成就甚高,是宋詩的代表作家。后世出現了多種蘇詩注本,除了宋人注之外,清代涌現了多種高質量的蘇詩注本,其中查慎行注、馮應榴注、王文誥注最負盛名。王文誥生活于乾隆、嘉慶、道光年間,他在前注基礎上所輯注的《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包括《詩目》一卷、《編年總案》四十五卷、《編年古今體詩》四十五卷、《帖子口號詞》一卷、《
《中國詩歌研究》是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所創(chuàng)辦的大型學術叢刊,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詩歌研究。自創(chuàng)刊號起,先后設置有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中國詩歌理論研究、中國少數民族詩歌研究、當代海外華人詩歌研究及中西比較詩學研究、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等欄目。其中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為特色欄目
《樂府學》第26輯由15篇學術論文、2篇研究綜述和1篇書評組成。涵蓋樂府的禮樂探討、文獻考訂、文學研究及詩學研究諸方面。其中《蔡邕漢樂四品論與漢代樂府的譜系建構》一文從蔡邕《禮樂志》對漢樂“四品”的論述中,分析其在樂府譜系建構中的意義。《陳旸〈樂書〉與“樂統(tǒng)”的建構》通過對《樂書》的編撰線索、結構安排及資料取舍展開討論
本研究以教育學、文化學、民俗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觀點為指導,采用史論結合、以史為鑒的史學思維方式,分析了蒙古英雄史詩形成、發(fā)展和演變過程以及主要內容與表演形式;運用觀察法和深度訪談法,了解蒙古民族的群體特征以及所依存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通過問卷調查法從現有史詩藝術形式中掌握年輕一代受眾群體對蒙古英雄史詩文化的認知
本書分為中國現代小說和中國當代小說兩編,全書內容的章節(jié)安排主要以時間為經,以具體的作家作品為緯。在篇目的選擇上,本書涵蓋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課程涉及的主要小說家及不同文學流派的代表作,還包括當年引起較大反響或21世紀以來出現的新作品(以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為主)。在具體內容安排上,每章包括作家簡介、作品導讀以及課后習題三部
《小說新論》是中外第一部將微篇小說置于整個小說發(fā)展的大背景上來進行定位分析的小說理論專著。從宏觀到微觀,體現了相當的理論穿透力和難度系數。該書從辨析梳理小說的觀念與基本要素入手,對微篇小說的源流、特征、創(chuàng)作規(guī)律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探討與總結。原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契合微篇小說的冰山型人物理論,突破了傳統(tǒng)的類型人物典型人物理論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