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集了作者鄭述譜自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第一個10年間撰寫并發(fā)表的論文的主要部分,內容涵蓋詞典學、詞匯學與術語學三個學科。
本書收錄作者數(shù)十年來的語言學著述,全書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編是有關語音學和音位學的論文;第二編首先介紹印歐語概況,然后以較大篇幅講述斯拉夫語,包括共同(原始)斯·拉夫語、俄語、烏克蘭語、保加利亞語和捷克語;第三編是學派介紹和書評。
孫超,黑龍江人,黑龍江大學教授,俄語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現(xiàn)任黑龍江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主要參編人員由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優(yōu)秀教師及研究生組成。黑龍江大學俄語學院近三年來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出版著作30余部,在國內俄語學界具有領先地位,在俄羅斯也有文章和著作問世,形成了一定的影響。 本論文集內容涉及黑大俄語學科成立80周年專欄、文學文化翻譯、語言、教學、研究生教學與研究等方面問題。論文作者包括老中青三代,40篇論文角度各異,充分探討俄羅斯學的核心議題,為俄羅斯學建設奠定了
本書的參考文獻主要是與觀念、觀念場、語言個性、格式塔、記憶空間等理論相關的俄文與中文專著、工具書,以及國內外公開發(fā)表的期刊論文,主要以俄文材料為主。需說明的是,本書中未特殊標注來源的俄語例句均選自俄語國家語料庫,相應的中文譯文為作者自譯。
《烏丟丟的奇遇》是一部優(yōu)美的童話,同時又是一首由“十四行詩花環(huán)”串聯(lián)起來的歌頌愛的贊歌。烏丟丟是一只小腳丫,他原來是布袋爺爺?shù)哪九嫉囊恢荒_。在尋找布袋老人的路上,他遇到了珍兒,珍兒把它安到一個沒有腿的布娃娃的身體上,給予他生命。接著他又闖進了吟癡老人的家中。在吟老家,他認識了“詩簍子”、泥猴兒、鬃人、不倒翁、蝌蚪人和吟老一道,烏丟丟踏上了尋找布袋爺爺和珍兒的旅途。在路途中,他遇到了逆風的碟、種雞蛋的小姑娘蕓兒、守護著樹林的蘑菇人
中俄合作辦學項目培養(yǎng)的是“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所需的“專業(yè)+俄語”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研究內容能夠服務于國家經(jīng)濟建設和對外經(jīng)濟合作交流,促進中俄兩國高等教育深層次的交流合作。本書是2017年度山東交通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培育項目“基于EICE的中俄合作辦學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設和實踐”的研究成果;“十三五”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平臺——山東交通學院“交通教育研究基地”的階段性成果。本書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俄語教學法篇,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部分為中俄合作辦學項目俄語教學模式篇,包括第五章和
俄語數(shù)詞語義范疇有著豐富的語言表現(xiàn)形式,它的形成來源于數(shù)量觀念的概念化,由此而生成了與其相適應的詞法手段、句法手段和詞匯手段。數(shù)詞的語義表征主要反映了由數(shù)量意義的聯(lián)想而生成的物性意義。數(shù)詞本身的詞典意義反映在具體的數(shù)量意義中,它通過數(shù)詞的構詞表征,體現(xiàn)了數(shù)詞數(shù)的載體,即數(shù)詞表示數(shù)目、順序和數(shù)量單位,并具有具體性、精確性的特點。而數(shù)詞的語義表征形成于認知的多維形象感覺,它表達了數(shù)詞的語義辭格所指向的內容,即通過認知的語言化而生成的物性特征,突出了數(shù)詞指代事物的屬性,反映了數(shù)詞概括的、抽象性的特點。
本書共分兩部分:上篇側重闡述現(xiàn)代俄語語法中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介紹了俄語語法研究中的各種流派和不同觀點,并且提出了自已的看法。下篇描寫俄語中的一些句法結構,主要突出中國人學習俄語的難點,著重對俄羅斯語法學家很少涉及且中國人又難于掌握的結構、主從復合句時體對應組合等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寫。
本書選集與作者研究方向有關的論文三十余篇:外語教學法流派評價及外語教學發(fā)展趨向研究,外語教育思想研究和高校外語專業(yè)教改問題研究,外語教學原則研究,母語在外語教學中的作用及相應的外語教學法對策研究,語言國情學,心理語言學,對比語言學等,體現(xiàn)了作者對相關問題的深入思考和獨特見解。
文集分為三編:語法學、修辭學和其他方面的成果。語法學方面的論文涉及由形式出發(fā)的描寫語法、由語義出發(fā)的功能語法和俄漢對比語法。修辭學方面的論文既有對學科的總體論述,也有對學科基本范疇的深入闡發(fā),更有對比修辭學領域的開拓。三編均收有張會森教授在國際學術會議上的俄語講演、在俄羅斯件學院和大學刊物上發(fā)表的論文,這些俄文論述為擴大中國的國際學術影響作出了一定貢獻。本文集基本上反映出張會森教授的學術興趣和水平。大部分論文為近20年所發(fā)表。這些文章不但具有歷史意義,而且至今仍具有現(xiàn)實使用價值。不少論文帶有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