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外交作為近年來在外交學和國際傳播研究領域中的新興話題,在外交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書以媒體外交為中心,通過對媒體外交理論的闡述和對眾多案例的梳理,揭示媒體在外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具體內容包括媒體外交概述、基本要素和發(fā)展歷史,以及不同媒介形式參與媒體外交工作的方式、過程和效果等。
本書共分五章,主要內容包括: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與生成基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核心意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時代意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困境與推進路徑;作為世界新圖景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全球化時代的外交:理論與實踐》這本書里,23位德高望重的學者對當代外交性質的變化、外交理論和實踐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進行了討論。這部獨特的作品填補了外交類教科書市場的空缺,在理論深度和實踐廣度之間做了平衡,利用比較研究方法,揭示了21世紀復雜的外交政策。本書分析了外交的歷史演變和現代發(fā)展、西方和非西方的外交理論和實踐、外交的社會學和政治學理論,以及多種外交形式。
本書在回顧權威和主權概念之后,作者提出了一個國際關系中的新概念“關系等級”,認為國家之間會形成社會契約以將主導國與服從國聯(lián)系在一起。最終形成的等級制將對各國的外交政策以及對國際沖突與合作的模式產生重要的影響。該書主要著眼于美國領導下的當代世界的等級制,作者對現代國際體系的起源、功能與政治秩序的局限性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并將“等級”這個概念重新帶回了國際關系研究之中。
歐洲一體化已經成為迄今一體化水平最*的實踐。本書以二戰(zhàn)后歐洲面臨的嚴峻形勢為背景,闡述了歐洲主要國家在一體化產生、發(fā)展中貢獻的智慧,付出的努力,進而嘗試總結一體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模式,為當下研究提供有益思考。
本書匯集了國內外學術領域有關利益共同體的研究成果,包含對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利益共同體建設的思考,以及對不斷演進的國際體系中各個行為體互動所呈現的利益趨同的特征的綜述,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安全等各個領域。通過本書,讀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現象,并為各個行為體發(fā)展中涉及的戰(zhàn)略提供大智慧。
本書提出延伸威懾的可信度是影響盟友核擴散行為的關鍵,而可信度的變化又與美國和盟友之間建立起來的一系列確保機制相關。以口頭或書面承諾、前沿部署、核分享以及核磋商為代表的四類確保機制對延伸威懾可信度的影響不同,同時也會對美國在核安全以及受牽連的問題上造成相應的影響。通過對冷戰(zhàn)史的相關案例進行研究發(fā)現,正是由于美國與聯(lián)邦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在確保機制建設上的不同偏好,使得延伸威懾的可信度出現差異,并最終導致不同的核擴散行為。本書進一步提出延伸的可信度及其確保機制曲線,有助于對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美國及其
本書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報告項目的階段性成果,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組織編撰。作者們從多學科、多視角出發(fā),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方法對新時代上海合作組織的發(fā)展問題進行了研究,議題涵蓋了新時代上合組織的新發(fā)展、上合組織發(fā)展的一體化問題、上合組織成員間的經濟合作,以及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國內發(fā)展四個方面。
本書以國際規(guī)范變遷與國際人權規(guī)范建構為分析框架,論證了主權國家和國際社會在人權保護中承擔的責任及其行為互動邏輯,在對人道主義干預進行梳理和批判的基礎上,對“保護的責任”規(guī)范的產生、演化進程以及對國際人權規(guī)范的影響進行了深入分析,并著重探討聯(lián)合國體系下構建具有共識的國際人權規(guī)范的路徑、機制與前景。本書認為,國際人權保護的責任化與規(guī)范化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針對成果與挑戰(zhàn)并存的國際人權保護現狀,國際社會正在重新審視新型全球治理體系下主權和人權的關系,重視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人權規(guī)范建構中的作用,逐步完善
《媽祖文獻整理與研究叢刊》屬于“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和“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項目”,由中國社科院、省社科院及莆田學院有關部門共同主持編纂。本次出版的第一輯由莆田學院教授劉福鑄主編,共20卷,收錄有關媽祖文獻達108種,本叢書專門搜集整理記載媽祖(天妃、天后)事跡,以媽祖信仰為題材,歷史上曾獨立成書的各種古代及近代文獻,包括小說、戲曲、史傳、經書、籖詩、論著等,共收書一百余種,時間斷限為1949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