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輯注的人物故典、逸聞趣事等,均出自古稱“濟上”今為山東濟寧的區(qū)域之內。就時間而言,這些典籍上至漢魏兩晉,下至晚清民國,時差兩千余年。就內容而論,所記名勝古跡、人物事典、逸聞傳說等,有真實可信者,亦有向壁虛構、縹緲無據(jù)者。為方便查閱,按今日濟寧市的行政區(qū)劃分成若干卷;每卷內容大體按原典所出時間先后順序排列,并于書首列出細目。有些人、事或傳說,不同典籍可能均有記載,凡是所記內容、情節(jié)有較大不同者,均輯入書中。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落筆洞人”尋蹤;“鹿回頭”小考;臨川縣·臨川港·臨川里;瓊南的郡州軍縣;冼夫人的湯沐邑;尋訪連珠寨;“三亞”從前;“海判南天”與康熙《皇輿全覽圖》;瓊南要塞榆林港;三亞的鹽;三亞灣上玳瑁洲等。
浙東地區(qū)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歷史環(huán)境,孕育出悠久的浙東文化,且傳承完滿,意蘊多元,具有時代性和進步性。本書以浙東鄞縣、慈城等地為研究對象,采用分類專題的形式對浙東文化的流轉變遷進行探討。其一,對藏書纂志、社會互助等浙東典型文化進行典型案例研究,以探略浙東文化之特點。其二,對馮君木、虞世南、王應麟、馮賓符、張美翊等浙東名士進行個案研究,以探略浙東文化之深厚。其三,以浙東歷史名城慈城為例,對慈城的歷史、文化、文體、社會服務、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論述,以探略浙東文化之發(fā)展歷程。
本書從“絲路”和“紅色”兩大元素闡述絲路茶鄉(xiāng)、紅色高縣的歷史依據(jù)和政策依據(jù)。高縣于2010年9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認定為革命老區(qū)縣。高縣歷史悠久,境域秦朝屬僰道縣,漢光武元年(公元前130年)置南廣縣,唐朝初期置羈縻高州,建縣至今有2150多年的歷史。高縣是中國古代“南方絲綢之路”東路干線的重要節(jié)點,是鑲嵌在“南方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澳戏浇z綢之路”這一古代貿易通道造就了高縣厚重的歷史文化,中國革命的崢嶸歲月造就了高縣豐富的紅色文化。
本書通過對江西石城縣鄉(xiāng)村遺留下來的標語的觀察,通過查找史料,以走讀的方式寫出中央蘇區(qū)在古村落里留下的印跡,反映出鄉(xiāng)村振興給古村帶來的新變化。具體內容包括:“風展紅旗如畫”;“土豪家的谷子不要錢,發(fā)給貧民!”;“上前敵打仗,不替軍閥當炮灰”;“工農兵聯(lián)合起來”;“千年封建都打垮,今天窮人有了家”;“三期戰(zhàn)爭獲全勝,勝利原因要記清”等。
本書主要輯錄了民國時期各類報刊及書籍登載的有關建德地方社會經(jīng)濟的文獻資料,包括浙江建德縣政考察總報告、浙江經(jīng)濟調查之建德縣、浙江經(jīng)濟調查之壽昌縣、建德田賦之研究、赴建德縣調查日記、改訂建德鄉(xiāng)土地理課本等六部分內容,所收文獻涉及官方調查報告、統(tǒng)計清冊、個人日記、鄉(xiāng)土教材,主要目的是為相關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民國時期建社會經(jīng)濟的原始資料。這些稀見史料均是編者從字跡模糊的報刊中整理出來,非常難得,是編者精心查找認真研究的結果。
《煙火欽州》深入挖掘欽州歷史文化內涵,講好“嶺南古郡、千年陶都、英雄故里、海豚家園、魅力之城”的故事。該書分為上下兩篇,每篇由若干篇獨立的短文構成。上篇先由文物古跡牽出欽州城市的起源與發(fā)展,后通過歷史名人故事展示出欽州人的精神與風骨。下篇主要介紹了欽州的節(jié)慶習俗、特色美食、民間傳說等,將一座有溫度的城市鮮活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本文中適當加入相應插圖,力求圖文并茂、生動傳神地將欽州歷史文化的精華展示出來。該書以普及性為主,突出有史料、有故事、有味道,兼顧一定的學術性。
本書主要從天門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農耕文化、吊腳樓建筑、民俗文化、民族服飾、民族音樂、特色飲食、教育醫(yī)療等方面,對天門村布依族文化的原生狀態(tài)進行了真切細致的描述,是一部對展示天門文化魅力,傳承和保護天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當?shù)靥赜械拿袼孜幕瘶O有價值的圖書。
本書內容包括:羈縻與統(tǒng)治:中國古代邊疆民族朝貢制度發(fā)展的歷史軌跡——以東北邊疆民族為中心;天下·國家·邊疆民族;先秦東北古族與中原政權的朝貢關系;遼東設郡縣考;護烏桓校尉府探析;論唐代中央政權對契丹、奚人地區(qū)的羈糜統(tǒng)治;鐵驪新考;金代東北民族區(qū)域設置研究等。
本書著眼于迭部豐富的文化資源,本著挖掘、傳承和創(chuàng)新迭部文化遺產的宗旨,選擇收錄15篇基于田野調查的研究論文,主題涉及農林牧復合系統(tǒng)、地名、服飾、葬俗、社會組織、青稞酒釀造技藝、民俗信仰、民歌、村規(guī)民約、紅色文化遺產等方面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