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停廢是近代社會重要的變動之一,作者在充分挖掘史料特別是使用大量媒體史料的基礎上,將科舉停廢與晚清整個社會變革聯(lián)系起來考察,細細探究,糾正了過去認識的一些偏差誤解,使讀者對科舉停廢與近代社會關系的認識更加清晰,研究證實制度變動并非孤立,必須將立?婆e的過程,與清末民初社會的整體變動聯(lián)系考察,才能正本清源。
監(jiān)察院分區(qū)監(jiān)察制度是南京國民政府行政監(jiān)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秶裾O(jiān)察院分區(qū)監(jiān)察制度的歷史考察與當代啟示》將監(jiān)察院分區(qū)監(jiān)察制度放在近代中國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型的歷史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從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視角進行分析。行政監(jiān)察是現(xiàn)代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行政監(jiān)察制度在現(xiàn)代國家政治制度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清代康雍乾時期,推行了許多正確的政策,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過重要貢獻,但由此以后的清代皇帝及其大臣長期處于封閉狀態(tài),對世界早已形成的及近代國際環(huán)境、外交方式懵然無知,以致中國卷入國際社會時,舉措適當,應對失策,成為近代中國落后西方的始端。作者通過橫向比較康雍乾時期的中國與西方,詳細敘述中國在近代落后西方的原因。
清末民初的中國面臨著“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一轉型時代,關注民族、國家和自身命運的讀書人為因應西潮掀起了種種思想革命和文化運動。作者通過對學生生活、教科書、“排滿”革命等問題的細膩考察,重塑清末民初讀書人的群體形象,嘗試挖掘這些讀書人當時生活、行動與心境的幾個側面,解說清末民初中國的變之深與變之痛。
本書以作為國家政務運行基層組織的縣司為研究對象,從人員構成與屬性、職能范圍與政務內容、機構地位以及運行機制等方面,梳理唐代不同時期縣級政務運行機制的變化,其落腳點或關注面是唐宋間國家治理體制和國家形態(tài)的轉變。
《中國古代社會調查故事》是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重點項目“中國社會調查史研究”的主要成果《中國社會調查簡史》的配套用書之一。 《中國古代社會調查故事》是一部以史實為基礎,以故事為主體,以評析為靈魂的關于中國社會調查歷史的知識性、普及性、趣味性讀物。它從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傳說、歷史文獻、歷史人
本書力圖在廣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職權—職官—機構”為研究框架探討唐代言諫系統(tǒng)因內部因素而引起的制度變遷;以“政治—制度”為研究框架探討唐代言諫與政治生態(tài)建設之間的互動關系,進而據(jù)此試從一側面略探唐代政治興衰成敗之內在規(guī)律。
《過程·空間——宋代政治史再探研》為《政績考察與信息渠道:以宋代為重心》《文書·政令·信息溝通:以唐宋時期為主》二書的姊妹篇,分“文書性質與日常政務”“制度因革與政治理念”“地方軍政與中央決策”“儀式空間與政治文化”“周邊關系與內政措施”五個部分,對宋代政治史進行動態(tài)考察。諸文作者自過程和空間兩個視角出發(fā),關注政治史的
秦漢是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民族情況復雜、文化傳承性強、中央集權等基本國情形成的時期,適應基本國情需要建立的秦漢行政體制,已經具有大量的現(xiàn)代特征。本書利用傳世史籍和出土簡牘、碑刻資料對秦漢行政體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對于當代行政體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上海法租界警察是法國駐滬領事直接領導下的警察機構,是維持法國在滬乃至在華利益的重要力量。它兼具政治鎮(zhèn)壓和社會管理的雙重功能,不僅對中國現(xiàn)代政治的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且對塑造上海城市空間和都市文化發(fā)揮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本書主要利用法國外交部檔案館、法國海外殖民檔案館、上海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并結合法語、英語和中文的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成果(10YJC770102)和浙江省社科規(guī)劃“之江青年”項目成果(T6-2)。本書主要利用龍泉市檔案館的民國檔案,以民國浙江龍泉縣保甲為研究對象,對龍泉推行保甲的概況,鄉(xiāng)鎮(zhèn)保甲長的職能、人員構成、選拔、任免與獎懲進行考察,探討政府如何利用保甲組織實施人口調查和人事登記,如何通過
全面抗戰(zhàn)時期,由于大后方城市經濟、文化、教育的迅速發(fā)展,加之外來人口的大量遷入及日機的頻繁轟炸,大后方城市社會生活發(fā)生了劇烈變化。大后方城市社會生活的變化,一方面表現(xiàn)為城市物質生活趨新、休閑娛樂生活多樣化、習俗觀念趨于文明開放、公共空間拓展等積極變化,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為城市社會問題日益突出、普通市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等變化
明代反腐編年研究
該項目為2015年申請到的后期資助項目,內容是18世紀的福建海盜研究,在時間上以1683-1810為起止日期,跨越了開海貿易—南洋禁航—四口通商—一口通商四個關鍵時期,重點考察了這一時期福建籍貫海盜的社會構成、內部組織、規(guī)模、活動范圍與據(jù)點、搶劫方式與搶劫目標、所使用的武器及船只等海盜特征,主要利用博弈理論詳細分析了1
在近年來的社會史研究中,對于“日常生活”的關注蔚成風氣。日常生活史研究從生育、交往、休閑活動、消費行為等看似瑣細的對象中理解人類生活的實態(tài),內容涵蓋從皇室到平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時通過與物質文化、社會性別、科技、醫(yī)療、身體、藝術諸領域研究的融合,逐步發(fā)展出多視角、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本書以日常生活史研究為主題,精選國內
典章制度,歷來是認識中國歷史的樞紐。清朝典制集歷代王朝體制之大成,又在應對近代大變局中開啟了政體、教育、社會等制度與觀念的重大變革,其進程與影響延續(xù)至今。本書以清代學政制度為切入點,將學政的官制沿革置于清朝官制體系的整體架構中考察,通過探討清代學政地位升降、規(guī)制調整與皇權體制設置的關系,發(fā)現(xiàn)并理解古今政體架構與觀念的不
本書分九章,對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制度在不同歷史階段紛繁復雜的變化,逐一做出了細致的考證與論述。從四個方面對于這一制度的歷史面貌、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對歷代宰相究竟握有什么權利,提出了異于前人的新看法,由此對于皇帝、宰相、秘書咨詢官員之間的復雜關系做出解釋:不同意長久以來宰相制度的變化發(fā)展主要出于君相權力之爭說;詳細論述
大家小書,關于秦漢魏晉南北朝歷史深入淺出的學術普及。本書采用“制度史觀”,著重從“政治制度”與“政治勢力”兩方面敘述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政治歷程。闡述了戰(zhàn)國至秦中央集權的官僚帝國體制的創(chuàng)立,入漢之后的各項制度發(fā)展,魏晉以下的政治“變態(tài)”,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興等等;闡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門閥、軍人、寒人、
本書研究楚國管制對于認識楚國典章制度,認識楚國管制在先秦管制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對后代管制的影響上十分必要的。研究楚國管制也是楚國政治制度史乃至先秦政治制度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古代專制制度考察》以作為一種政體的專制主義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羅馬帝國、中世紀西歐、俄羅斯和古代中國在君主權力、法律制度、財政稅收、軍事制度、工商業(yè)發(fā)展、社會階層等諸多方面的系統(tǒng)考察和比較,批駁了以古代西方為民主淵藪、以古代中國為專制統(tǒng)治的東方主義思維。全書從史實出發(fā),以深厚的理論功底為武器,論述鞭辟入里,發(fā)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