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主要收輯龔景瀚、鐵保、立山、繆梓、端華、庫克吉泰、曾國藩、俞廉三、曾國荃、楊秉璋、程文炳、勞乃宣、樊增祥、盛昱、顧肇新、瑞洵、袁昶、袁世凱、繆荃孫、桂清、韓仲荊、錫良24位檔主,其中包含各檔主與他人之間的往來電稿、奏折、詩文集、筆記等。
《翁同龢日記》共47冊,始于咸豐戊午年,即1858年,終于光緒三十年甲辰,1904年。另有翁氏1849、1850年間的己酉南歸應試和庚戌恭赴西陵日記,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翁氏較早的日記,內(nèi)容主要為青年游歷見聞,其中有對焚毀前圓明園物事的詳細記述,對研究相關(guān)歷史有重要價值。此外還有《壬戌日記》單獨成冊,專錄清同治元年(1862
本書所收人物傳記資料系由1949年以前編纂的現(xiàn)屬華南地區(qū)(廣東省、廣西區(qū)、海南省,不含香港與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方志中精選出的方志輯錄、整理、彙編而成。本卷所收人物傳記資料的門類大致包括:各類人物傳記,一般分名宦、鄉(xiāng)型、鄉(xiāng)宦、仕進、孝友、節(jié)烈、耆舊、壽民、方伎、流寓等;各種表志,如職官表、選舉表等;另有金石、藝文類中的墓
江瀚(1857-1935),字叔海,號石翁,室名慎所立齋,福建長汀人,是近現(xiàn)代著名的學者、教育家和詩人。曾任置于北京大學、北京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等處。其主要成就在書院、學堂、圖書館、博物院從事的教育和學術(shù)活動。著有《慎立齋稿》、《北游》、《東游》、《片玉碎金》等。此次輯得其光緒二十一年(1895)至宣統(tǒng)元年(190
本書系二十世紀著名藏書家劉承幹之日記原稿影印本。日記稿本原藏劉氏上海寓所,身后散出,今分藏于上海圖書館及復旦大學圖書館。該《日記》記事始自清光緒二十六年,迄于一九六二年,時間跨度長達六十三年日記詳細記錄了反映劉承幹及其家族在中國近代社會變革洪流中之特殊命運,折射出近代中國歷史、經(jīng)濟、文化等發(fā)展軌跡,堪稱劉承干為后世遺留
《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匯編(套裝共15冊)》涵蓋國家圖書館藏先秦至清近三千年間撰述人物的重要史料文獻,分為總傳與傳記。收集自先秦迄清之歷代人物資料。不論人物地位高低,是歷史名人還是泛泛之輩,材料或多或少,均收錄入《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匯編(套裝共15冊)》!稓v代人物傳記資料匯編(套裝共15冊)》按照所記史事或人物之時代先后排
魯迅先生去世之后,其手札經(jīng)歷過幾次整理,初步成果是1937年6月三閑書屋影印本《魯迅書簡》一冊,收錄書信69封;其后陸續(xù)征集,1946年10月魯迅全集出版社印行鉛印本《魯迅書簡》,收書信855封,斷片3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魯迅書寫的手札大約有3000多封,但因所處時代戰(zhàn)亂頻仍,安居不易,加上言論控制者的檢查扣押,損毀者居
“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生前曾先后在河南省的陳留地區(qū)、尉氏縣、洛陽礦山機器廠、蘭考縣等地生活、工作——這里的人民永遠懷念他。 為響應總書記關(guān)于學習焦裕祿的號召,更好地繼承、弘揚焦裕祿精神,便于長期保存、準確傳播有關(guān)焦裕祿的文獻及文化,河南文藝出版社充分利用關(guān)于焦裕祿的優(yōu)勢資源,將本社及其他出版
有關(guān)清人家傳、行狀和墓志銘的資料清合集。《碑傳集》,清錢儀吉編。輯清初至嘉慶間名人碑傳文字而成。分宗室、功臣、宰輔、部院大臣等二十五類,計二千余人。光緒十九年江蘇書局刊行!独m(xù)碑傳集》,繆荃孫編。分類較錢書稍有變動,收道咸同光四朝人物一千一百一十一人。又《碑傳集補》,閔爾昌編。該書除補繆書所遺的清季碑版狀紀外,兼及道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