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我國實際磨削加工智能化程度低,較難對磨削過熱、砂輪鈍化、磨削燒傷等進行有效預判,極易出現磨削能耗高、效率低、燒傷頻繁、表面完整性差、磨削性能不穩(wěn)定等技術問題,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介紹了磨削功率/能耗智能監(jiān)控與優(yōu)化決策軟硬件系統(tǒng)、磨削過程監(jiān)測海量功率信號的時頻域特征提取方法、磨削工藝參數多目標
本書以整合利用凸輪軸數控磨削加工所涉及的資源為研究對象,分析與設計了應用需求模型,設計了凸輪軸數控磨削云平臺的軟件、硬件及網絡系統(tǒng),運用軟件工程的理論與方法,采用UML統(tǒng)一建模語言作為設計工具,研究、設計并開發(fā)了包括凸輪軸數控磨削云SaaS(SolutionforgrindingprocessasaService,為磨
本書主要探討了風冷式砂輪磨削技術,通過設計新型的風冷式砂輪和氣流場特性分析,有效解決了窄深槽磨削過程中的冷卻問題,提高加工效率和質量。首先分析了單層電鍍cBN砂輪的形貌特征和磨損特性,發(fā)現砂輪在穩(wěn)定磨損階段占據了大部分有效壽命,且磨損形式主要包括微裂紋、磨耗磨損和磨粒脫落。其次設計了風冷式砂輪,并通過實驗驗證了其氣流場
本書介紹了整體葉盤數控砂帶磨削實驗裝置、實驗方法以及實驗方案。同時介紹了整體葉盤砂帶磨削精度一致性評價方法,并且通過實現自動化手段后對砂帶磨削表面完整性精度和砂帶磨削輪廓精度對整體葉盤砂帶磨削精度的一致性進行了綜合分析。本書開展航空發(fā)動機整體葉盤數控拋光技術研究,實現整體葉盤復雜型面的高效自動化精密拋光。
本書主要論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磨拋系統(tǒng)構建一般性方法、流程以及核心技術,主要從以下三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首先對磨削拋光以及工業(yè)機器人的背景知識及基礎理論進行概述;第二部分論述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自主磨拋系統(tǒng)的整體構建過程,從系統(tǒng)的構建方案及軟硬件組成開始,依次介紹了磨拋系統(tǒng)的核心技術:控制策略、軌跡規(guī)劃和機器視覺系統(tǒng),
本項目教學案例庫的建設是基于智能與潔凈精密制造課題組15年的持續(xù)研究與工程實踐,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175276,51575290,51975305,51905289)以及山東省重點研發(fā)計劃重大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2019JZZY020111)的支持下開展的研究工作�!禕R》全書主要內容包括微量潤滑磨削案例庫的國內外研究
為了適應我國精密和超精密加工中珩磨加工技術快速發(fā)展的需要,我們組織國內高校相關研究人員和企業(yè)經驗豐富的珩磨機設計與制造專家編寫了本書。本書共4篇,包括:珩磨技術篇(含緒論、珩磨基礎理論、平頂珩磨、超聲珩磨、強力珩磨、激光珩磨、電解珩磨、其他珩磨新技術),珩磨工藝篇(含珩磨工藝概述、珩磨夾具、典型零件珩磨加工),珩磨裝備
本書是以納米流體微量潤滑磨削熱力學作用規(guī)律及表面微觀形貌評價為主線,匯集著者多年來從事納米流體微量潤滑磨削綠色制造工藝的**研究成果,在《中國制造2025》及綠色制造國際大趨勢的背景下,結合國內外潔凈精密制造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575290;51975305;51905289)以及山東省重點研發(fā)
金屬切削效率及質量受到多種振動的影響,其中常見的一類源自工件和刀具之間的切削作用力,稱作再生顫振�!锻鈭A磨削中的再生顫振機理及其抑制/同濟博士論叢》提出通過不斷增加外激勵的幅值,成功地用一個小振幅的受迫振動替代了大振幅磨削顫振,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再生顫振對于磨削加工的不利影響�!锻鈭A磨削中的再生顫振機理及其抑制/同濟博士
隨著中國制造的崛起,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強,技術更新也不斷加快�!稒C械工人實用技術手冊》叢書應形勢的需求,進行再版,本套叢書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國家職業(yè)標準》相配套,內容新、資料全、操作講解詳細。本書共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常用資料及其計算,磨工基礎知識,包括常用材料及金屬材料的熱處理,形狀和位置公差、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