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浪漫底色是什么?是唐詩的恢宏,是宋詞的風雅,是元曲的兼容并蓄……中山大學教授、古典文學專家黃天驥,用十堂課,講透我們的浪漫底色。講詩詞曲之外的世界,搭建中華文化的浪漫宇宙;講詩詞曲之中的思維,詳述詩人經(jīng)歷的歷史與現(xiàn)實;講詩詞曲之內的技法,解構千古名作的意境與魅力。一本書,十堂課,擊碎自
本書是一本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讀物,作者在書中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與感悟對一百篇唐詩進行了賞析,文字為求整齊劃一,各篇皆以七字為題。其中每篇欣賞文章均包括詩人原詩、詞語注釋、原詩今譯和欣賞文字四個方面的內容。本書在撰寫過程中,作者曾反復閱讀并參考了《唐詩三百首》《唐詩鑒賞辭典》,以及《中國古代十大詩人精品全集》中幾位唐朝詩
《中國曲學研究》是由河北大學和北方昆曲劇院合辦,河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曲學研究中心承辦的學術輯刊,劉崇德教授主編,目前已經(jīng)出版四輯。第五輯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計劃每年出版二輯。重點刊發(fā)傳統(tǒng)詞曲學研究的相關論文。主要欄目有:詞曲音樂研究,詞學研究,宋元明清散曲、戲曲研究,昆曲研究,地方戲曲研究
吳芳吉(1896-1932)是20世紀初期的著名詩人,其所開創(chuàng)的“白屋詩”影響深遠,其獨特的儒學思想與詩學思想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書稿以吳芳吉為研究對象,以中西文化交匯的民國初期為論述背景,以理學的近代形態(tài)為切入點,梳理了儒學對吳芳吉詩學觀念及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重估了儒家詩學對現(xiàn)代新詩理論的影響與貢獻。書稿聚焦于吳芳吉
本書主要從離亂曲、未了情、相思淚、黎民殤等八個角度,經(jīng)典元曲作品,既有出自大家之手、流傳千古的名篇,亦有不見錄于一般選本的遺珠,通過優(yōu)美的筆觸為讀者講訴那多年之前的疼痛與尋覓,品味元曲樸素雋永之美。
他們燃燒所有的感情和自我,將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寫入詩中,于是,詩中便有了故事,故事里便有了詩。讀唯美的唐詩,品繾綣的情,一斤唐詩,可榨出九兩情思。本書說的是唐詩,說的是詩人,說的也是相思,也是深情,也是時光,也是山水,也是風骨,也是人生,也是離別,也是天下。
本書分六卷,主括:草莽二三事、愛在微醺的時光、猶恐青樓是紅樓、人間自是有情癡、朝堂上的水墨山河、英雄過剩的時代。具體內括:李煜:悲傷與華麗的謝幕;宋徽宗:為兩世畫上句點;林逋:誰能讀懂隱士的孤獨;賀鑄:少年俠客愛綺夢;宋江:江湖草莽的小心事兒等。
醉美詩書:美得令人心醉的漢代詩賦
本書立足于清代詞韻學和清代詞學,著眼于清代詞體學的內部系統(tǒng)和外部環(huán)境,將清代詞韻學視為清代詞體學內部一個發(fā)展的子系統(tǒng)。研究中,詞學與韻學視角結合,共時和歷時視角結合,探討清代諸家詞韻專書的編韻方法和編韻理據(jù),并挖掘其內在的歷時演進理路。本書分章節(jié)考察清代二十余部詞韻專書,認為清人編韻宗旨在于融入詞體學的系統(tǒng)架構,與系統(tǒng)
本書收入了1920至1927年間胡適撰著的章回小說考證或序文,即關于《水滸傳》《水滸續(xù)集》《紅樓夢》《西游記》《三國志演義》《三俠五義》《官場現(xiàn)形記》《兒女英雄傳》《海上花列傳》《鏡花緣》等優(yōu)秀小說。胡適自幼對白話小說就有濃厚興趣,其文筆酣暢,對這些小說的社會背景和文本解讀結合得恰當好處。此書是我國文學史研究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