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文學與地域文化變遷為大主題,圍繞“地域與士族南遷:六朝高門與會稽山水”“地域與科舉遷移:文化地域變動中的唐宋古文運動”“地域與商業(yè)流動:明代江南士、商區(qū)域互動與文學商品化”三個分主題,考察了西晉“衣冠南渡”,唐代士族科舉、仕宦遷移和中晚明江南都市人口聚集三個時期的人口遷移和流動現(xiàn)象,并選取地域文化變遷影響作家創(chuàng)作
全書共分九章,主要圍繞口語體句子和現(xiàn)實描寫如何確立,如何使文學變成了近代化的事物而展開。在厘清中國白話文學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結(jié)合日本文字和文學的產(chǎn)生、傳播過程以及口語體與庶民文學的關系,比較兩國文學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和特征,闡明了兩國白話文學作品的意義、使用白話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的原因、白話文學作品的出版過程等。此書對中日
《先秦文學與文化》主要收錄先秦兼及漢代文學與文化研究的單篇論文,作者均為高校及相關研究機構(gòu)專家學者,所收論文反映了時下先秦漢代文學與文化研究的現(xiàn)狀與一線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前該領域研究的水平,值得參考。《先秦文學與文化(第十輯)》收錄17篇論文,涵蓋以下幾個主題:黃帝制歷與傳說中的《歸藏》等上古神話與出土文獻及考
《國際中國文學研究叢刊》是由天津師范大學王曉平教授主編的學術研究性集刊,主要內(nèi)容是對中國文學(以古典文學為中心)的跨文化、跨學科研究。本集集中介紹了日本藏中國典籍古寫本調(diào)查、研究成果,揭示了古寫本的館藏、修復狀況,爲中國學者研究利用提供了線索。本集爲第十一集,爲“中國典籍日本古寫本”研究專號,設置“國際中國文學研究論壇
本書為新文學學會主辦的文學評論集刊,設有多個專題,如“作家語錄”、“文學新勢力”、“詩人檔案”、“新文學史家訪談”、“燕園論壇”、“《如果來日方長》評論專輯”、“中國當代舊體詩研究”等,邀請各方學者和作家對現(xiàn)當代文學評論、文學史發(fā)展、現(xiàn)當代舊體詩詞等領域,或撰文抒發(fā)己見,或參與訪談剖析心聲。
本書為描述及闡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深圳南山區(qū)文藝成就的學術評論集,作者包括深圳及國內(nèi)著名文藝評論家,所評論藝術門類涉及文學、戲曲戲劇、曲藝、影視、美術、書法等,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迅速成長為國際化大都市,深圳南山也從無名半島蝶化騰升,成為名聞天下的科技園區(qū)和創(chuàng)新高地,與其同時,積極面對現(xiàn)實激情歌頌改革開
“新文學讀者研究”系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施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作者從傳播、接受的角度研究新文學讀者的形成、發(fā)展、變化的過程,特別討論了知識青年讀者與新文學的互動,并以此為基礎,探究新文學讀者之于新文學審美特質(zhì)的意義及其在中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社會功能,故重點雖在于分析新文學讀者群的結(jié)構(gòu)、梳理其歷史演變,而最終的
《小說月報》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期刊,創(chuàng)刊于1910年7月,對中國新文學運動的發(fā)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所傳播的文學作品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起到了開啟民智的作用。在文學評論界,早期的《小說月報》(1910-1931年)一直是研究者的關注對象。研究角度頗多,但本書稿作者另辟蹊徑,根據(jù)當前《小說月
《文心雕龍》是中國古代文體學和文學批評的偉大著作。敦煌寫本《文心雕龍》殘卷,藏在英國國家圖書館,S.5478,為小冊子形式,南朝梁劉勰撰系草書抄寫。起《征圣篇》迄《雜文篇》,《原道篇》存贊曰末十三字,《諧隱篇》僅存篇名。今本《文心雕龍》以元至正(1341-1368)刻本為最早,明清以來,黃丕烈、顧廣圻;今人楊明照、詹瑛
本書是明代文學研究領域青年學者最新研究成果集,輯入論文18篇,覆蓋詩歌、散文、戲曲、小說各文類,涉及文本、文體、文論、文獻諸層面。既有對典型作家、具體文獻的精細解讀與考辨,如李東陽、李夢陽、謝榛、徐渭、胡應麟、邢侗、《詩藪》、《藝苑卮言》等;也有對文學流派、文學體裁的重新審視與考察,如臺閣體、格調(diào)派、竟陵派、小曲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