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李大釗、魯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徐悲鴻、紅線女7位文化名人的生平故事。全書以歷史為脈絡,圍繞人物生平,描寫他們生于動蕩年代,勵精圖治,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又有所發(fā)揚和創(chuàng)新,成為新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播者。這些感人事跡體現了文化名人的家國情懷,他們的個人修養(yǎng)、高尚情操和民族氣節(jié)都值得我們學習
本書由郭沫若紀念館編撰,包括一百篇文章,從文學創(chuàng)作、學術研究、人生交往、飲食起居等幾個方面講述了百篇有關郭沫若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既有發(fā)生在郭沫若身上的日常小事,也有涉及郭沫若的耳熟能詳的重大事件,還有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從多角度折射出郭沫若的人格魅力。書中既歌頌了他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也介紹了他在文學、歷史、考古
本書分為人物、拾遺、回眸、觀點、讀書、館事六部分,收錄了《齊白石與吳昌碩之間的“皮毛”問題》《新見齊白石致伊藤為雄信札考》《從知魚堂到竹屋到疏園》《淡水道義——王雪濤與王夢白的師生之道》《張大千家族家風家訓及傳承研究》《王雪濤的藝術蹊徑》《賴少其與非遺藝術》等文章。
本書從各個作者的不同側面,講述了在立信校訓的影響下,個人成長或單位(企業(yè)/學校)發(fā)展的故事。這些故事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實務總結和心得體會,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驅動力。
本書描寫31名鼓樓區(qū)陸、海、空、武警退役軍人創(chuàng)業(yè)、拼搏、奉獻社會的最美事跡。他們在部隊時身份不一,有的是干部,有的是戰(zhàn)士,或經歷過戰(zhàn)火硝煙,或參與過抗災搶險,F在他們有的成了耄耋老人,有的成了企業(yè)老板,有的轉身變成一線社區(qū)“兵支書”。但不論什么身份,他們始終堅守軍人本色,在平凡的崗位上勇敢面對風險和挑戰(zhàn),盡忠職守、默默
本書記錄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23位來自邵陽的兩院(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成長經歷和在多個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展現了科學家們胸懷祖國、胸有星辰大海,志存高遠、勤學篤行,求實創(chuàng)新、追求卓越,攻堅克難、百折不撓的精神風貌和人格魅力。
本書校點明清之際黃道周弟子等撰寫的年譜三種,即(明)洪思《黃子年譜》、(明)莊起儔《漳浦黃先生年譜》、(清)鄭亦鄒《黃石齋年譜》,以及本書附錄的明清人撰黃道周傳記19篇,包括明朝黃景防《黃道周志傳》、明朝洪思《黃子傳》、明朝查繼佐《黃道周傳》等。此書原在我社以“八閩文獻叢刊”之一種出版,此次修訂后再版。整理出版黃道周的
本書為晚清重臣潘祖蔭的日記,日記內容涉及金石學、藝術史圖書流通史以及晚清藝術品交易信息等等。潘祖蔭存世的日記有寫本、刻本和石印本三種。寫本日記即上海、蘇州兩地的稿本日記,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編入《蘇州博物館藏晚清名人日記稿本叢刊》(伍、陸)
朱政惠(19472013)是著名歷史學家,國內海外中國學研究學科主要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之一。著有《史華慈學譜》《美國中國學史研究關于海外中國學探索的理論與實踐》《呂振羽學術思想評傳》《史之心旅關于時代和史學的思考》的論著。2023年是朱政惠先生去世十周年,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史學研究中心與朱先生弟子吳原元教授、上海辭書出版社合
本書是丘吉爾所著人物評論文集,寫于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交的1937年。在這個動蕩的大時代,丘吉爾見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革命、希特勒的崛起、西班牙革命、愛爾蘭自治運動和世界經濟大蕭條。他回憶了德皇威廉二世、興登堡、阿拉伯的勞倫斯、福煦、克列蒙梭、阿瑟·貝爾福、喬治五世、基欽納等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重要人物,也展望了羅斯福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