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作者二十多年來創(chuàng)作的七言律詩300多首,以記游詩、詠物詩為主。這些詩作,承接中國源遠流長的山水詩歷史,弘揚自謝靈運始的空靈蘊藉的山水詩傳統(tǒng),詠遍國內(nèi)外名山大川、人文勝跡,以平易的語言描繪自然景觀的瑰麗和人文景觀的豐厚,融入自己深沉的歷史感,將自己對千載文明的悠悠情思引向?qū)ΜF(xiàn)實的關懷,展示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剛健的
本書共分為五輯,第一輯“一個人的天山,一個人的龜茲”寫與西域有關的歷史或文學人物;第二輯“阿克蘇,真正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寫阿克蘇地區(qū)的自然和民俗風物;第三輯“天山的月亮更孤獨一些”寫在西域旅行中的情思;第四輯“再沒有事物可以傷害我了”寫愛情和親情;第五輯“離神仙更近一些的事物”寫詩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哲思。整部詩集透出詩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以浙東地域文化為背景,通過查閱資料和實地考察創(chuàng)作而成的一部詩集、散文合集。該書以浙東唐詩之路東支線剡溪文化帶為考察創(chuàng)作核心,內(nèi)容涵蓋浙東地域文化的各個方面。主要目的是以詩意的眼光重新審視浙東山水和歷史文化積淀,探求其中的歷史文化脈絡和價值,追尋相關歷史人物的心路歷程,重新擦亮其中的詩意片段。
本書分為四輯,主要內(nèi)容包括山中有白云、美人瘦、與親書、草木間。具體內(nèi)容包括:梁王山看云、過萬馬河抵金沙江、梁王山的鵝卵石、在羊岔街南溪老林、野生的美好、野櫻花、清明.飛來寺躲雨、翠竹庵.遇小谷雀、老虎山摘茶、在梁王山、好酒而已、在團瓢、講故事的人等。
本書真實記錄和還原一個詩人從繁華的都市回到廠闊的農(nóng)村,用兩年的親身的經(jīng)歷,懷文學的情懷積極投身工作之中的所見、所聞、所動、所悟。詩集分“去哀牢山”“過寒。山詩”“多年以后”三個小輯,分別書寫詩人對祖國大好河的情懷和對父老鄉(xiāng)親的掛念。三鋒的作品結(jié)實、開闊、自然,既有起伏的命運感、生存自審,又有介入現(xiàn)實場閾和時代情勢的情懷
本書主要創(chuàng)作于近兩年,詩人觀察自我,觀察日常生活,更觀察個人在歷史和文化中的位置,寫下的詩歌,從內(nèi)容上看,充滿了歷史、現(xiàn)實和個人三個維度。從風格上,蘇寧是一個偏重于理性的詩人,她對生活中的細節(jié),對感受性的東西,并沒有投注更多的注意,而是以其系統(tǒng)性的思考,以其立足于人文、歷史、哲學的思辨,去觀察日常生活,所以本書有很強的
本書是甘肅詩人武強華的一部詩集,收錄詩人2016年以來創(chuàng)作的詩歌一百余首。詩集以作者的故鄉(xiāng)大地為背景,從日常的細節(jié)中挖掘詩意,反映現(xiàn)代普通人的生活狀態(tài),既有女性的細膩,又有著西部特有的遼闊與粗獷。本書的視角開闊,在自我呈現(xiàn)和觀照他者方面,同時進行。詩人有意向深處挖掘人性的復雜性和光輝處,注視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和其他眾生真
本書收錄了南通市富美帽飾博物館館長發(fā)起征集的近兩百首關于帽子的詩歌,這些詩歌經(jīng)過了遴選,其中作者既有著名詩人,又有文學愛好者,及帽子愛好者,詩歌各有特色,帶人進入一個豐富多彩的帽子世界。書中以帽飾的歷史與當下為描寫對象,并詠唄江海的歷史文化。這些作者通過帽子,將目光投向長江和運河流域生或的人們,投向他們的勞作經(jīng)營、衣食
本書分成“皖城”“皖山”“皖河”“皖村”四輯。作者以詩歌的形式,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生動描寫了“安徽之源”潛山市的山水田園和歷史人文。這些詩歌或表達人生感悟,或書寫潛山風物,或謳歌潛山的發(fā)展成就,皆抒發(fā)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深沉眷戀和美好期盼。
本書內(nèi)容包括:花城(組詩);仿佛不是黃昏(二首);西關記憶(三首);在華強北遇見未來(四首);白云山(組詩);與珠江對飲;吊帶裙(二首);倒車;眺望(二首);一只秋蛉帶出的聲樂美學;夜間值班人;在廣州;潛口地鐵站(二首);螞蟻(二首);詩歌獻給誰人(四首);芒種;五月,廣州(二首);嶺南帖(二首);帽峰遇蟬(三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