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經(jīng)洞的古藏文文獻,大約是被英國斯坦因(1905年)和法國伯希和(1908年)分別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獻分藏于兩地。本書將由西北民族大學、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國國家圖書館合作,包括全部英藏敦煌藏文文獻的圖版。由英方提供全部黑白縮微膠卷,上海古籍出版社負責原始資料的整理和圖版的制作;西北民族大學海外民族文獻研究所
法國伯希和探險隊1908年繼英國斯坦因之后到達敦煌。伯希和精通漢學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徹查了藏經(jīng)洞文獻,按照四項原則(非通行佛教經(jīng)籍、有年代題記的寫本、古籍和民間寫本、胡語藏語寫本)收買了總約8000件寫本,其中4000件藏文編號,4000件漢文編號,包括粟特文、回鶻文、于闐文、希伯來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
本書以敦煌吐魯番為空間,以漢唐西域史為時間,將作者相關論文、書評、雜撰,分敦煌文獻吐魯番史地碑志與西域史梁元帝《職貢圖》序言·書評·綜述五編,有機安排在該時空結構內(nèi),展現(xiàn)了作者對敦煌吐魯番與漢唐西域史的整體思考。其中,敦煌文獻主要整理研究敦煌簡紙古籍,包括佚名《詩經(jīng)注》、鄭玄《論語注》、李羲
本書分總論和專題兩部分。主要內(nèi)容包括:草原絲路貿(mào)易貨幣考;西北民族大學博物館藏絲綢之路金幣敘錄;敦煌:古絲綢之路上的“金融中心”;敦煌文脈與絲路錢幣多元文化探旅;寧夏出土絲路古錢幣考述;寧夏出土絲綢之路古錢幣整理及價值等。
和田地區(qū)作為絲綢之路南道重鎮(zhèn),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華夏文明、中亞文明、印度河文明、兩。河流域文明甚至希臘一羅馬文明在這里兼收并蓄,融會貫通,形成了輝煌燦爛的和田古代文明。19世紀后半葉開始,西方列強在新疆大肆進行文物收集、盜掘和探險活動,發(fā)現(xiàn)眾多古代遺跡,大量珍貴文物被偷運出境,在造成文物外流的同時,也造成了西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