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成立于1954年,至今已走過六十載的風風雨雨。每當老一代學者回憶起他們所經歷過的艱難、曲折,不免感慨萬千,唏噓不已,同時也為自己能夠在在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中筆耕不輟、成績斐然、有所貢獻而深感欣慰。為迎接所慶活動,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專家們把自己經歷的點點滴滴寫下來,匯編成《求真務實六十載--
民國史家與史學(1912-1949)
瞿林東著的《中國簡明史學史》分為上中下三編,著重于史學脈絡的概括,時序與專題的綜合闡述以及專題兼顧時序的深入分析,采用層層深入的方式來進行分析。全書剖析精到、論說簡明、征引翔實,對于中國史學史的研究,能夠使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到中華文明連續(xù)性發(fā)展的特點、價值和意義,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史學史學科發(fā)展的成果,是一本專業(yè)理論價值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是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辦的連續(xù)性學科出版物。本卷分為史學前言、貫通性研究、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中國古代史學、中國近現代史學、外國史學、歷史文獻學、書評、會議綜述等板塊,所收錄的文章不僅關注史學發(fā)展的前沿領域,也重視探討中國史學與西方史學的不同特質,并用比較的視角審視二者的差異,
《姚永樸文學研究法姚永樸史學研究法》主要內容:《姚永樸文學研究法》是桐城派末期主要作家之一姚永樸的力作,是桐城派作家系統(tǒng)闡述桐城派文論的唯一專著。在舊學與新學交替之際,作者試圖努力證明“義法”適應時代要求的可行性,對桐城派文論作了新的整理和闡述。他始終強調文學與語言學的結合,強調文學風格存在于作品和創(chuàng)作主體之中,自覺不
《史學方法導論》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學任教時的講義稿。原書七講,現僅存第四講,原"擬目"保留供讀者參考!妒穼W要論》是由李大釗編寫,全書共分8個部分,主要對史學知識作了介紹,具體內容包括史觀、馬克思的歷史哲學與理愷爾的歷史哲學、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研究歷史的任務等。
本書在中外相關研究論著的基礎上,論述了從先秦到十九世紀中葉,中國傳統(tǒng)史學的發(fā)展狀況與主要特征,是英文世界第一部比較完整的中國史學史著作。全書著重探討兩方面問題:關注每個時代官方與私家史書的編撰;重視史學思想與歷史觀念的探討。既給讀者提供了系統(tǒng)的中國史學史知識,又給讀者呈現出中外學術界當下的研究信息。兼有中英文史學史著作
作者突破以往研究的窠臼,將北宋史學思想的流變分為復興期、變革期、繁榮期和衰落期,并對其突出特征及主要表現進行了深入論述。復興期(建隆至天圣明道間):學者們?yōu)榇_立新興政權的統(tǒng)治秩序、正統(tǒng)地位以及倫理道德體系,展開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史學主張,但總體上對傳統(tǒng)史學思想繼承多,創(chuàng)新少。變革期(慶歷之際):隨著疑經惑傳思潮的
李漢林主編的《社會發(fā)展研究(第2期2013)》以對中國現代重大問題的研究為重點,以中國社會發(fā)展情況的調研、發(fā)展問題的診斷以及與發(fā)展經驗關聯的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研討為主題,鼓勵從學科綜合、交叉的角度,對處于國際視野中的中國社會化經濟改革及其發(fā)展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本書收錄了《飲食人類學與草原飲食文化研究》、《中國婦女史研究方法的反思與探索》、《魏晉儒學盛衰之辨》、《論蘇氏蜀學的儒學思想》、《明代遼東災害救治述論》、《晚明世風變遷的觀察角度與解釋模式》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