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古希臘哲學,難的或是前蘇格拉底時期,因為那時的哲學家大多沒有專著,流傳下來的都是語錄殘篇,如同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學說。柏奈特的《早期希臘哲學》,不僅是英語學界該領域而且至今仍是為基礎的一部文獻匯編和研究著作。此書既包括了前蘇格拉底主要哲學家著作殘篇的英譯,也對其作了簡明的系統(tǒng)考證、解說和研究。此書,國內已有學
雅克·德里達是20世紀后半葉著名的哲學家之一。然而,德里達破壞了哲學的規(guī)則,摒棄了它的方法,打破了它的程序,并以文學的寫作風格擾亂了它。 德里達運用一系列令人費解的、離經叛道的,但又嚴謹的手法,破壞了文本、意義和身份的穩(wěn)定性,這些手法被稱為解構。直至今日,解構仍引發(fā)著同樣程度的謾罵和贊美。 《德里達》介紹
本書一部是高質量的西方哲學研究論文集,本卷為□0□1年冬季卷。本書按照研究內容分為理論哲學、實踐哲學和新書研討專欄。本書為國內目前研究西方哲學的比較高端的學術著作,所闡釋的內容均具有相當的深度和理論價值,為讀者展現了當代國內外西方哲學學者的前沿研究思想。
在《利維坦》中,霍布斯以兇猛海獸利維坦喻指君主政體的國家。國家,即偉大的利維坦,是一個人工模造的人,主權是它的靈魂,官員是它的關節(jié),獎懲是它的神經,財富是它的實力,安全是它的事業(yè),顧問是它的記憶,公平與法律是它的理智,穩(wěn)定是它的健康,動亂是它的疾病,而內戰(zhàn)則預示著它正在開始死亡。 第1部分,《利維坦》使政治哲學得到了全
本書是洪謙先生在西南聯(lián)合大學任教時的著作,首次出版于1945年5月。20世紀40年代是洪謙先生學術上活躍的時期,他系統(tǒng)全面地介紹維也納學派的思想。在他的著作中,洪謙介紹了維也納學派的科學觀、哲學觀、科學世界觀和內部爭斗,分析批判了傳統(tǒng)的形而上學、康德的先天論、現象論和精神科學派,馬赫的實證派和馮友蘭的新理學,為邏輯經驗
卡爾·拉納是20世紀重要的西方天主教思想家,被稱為“當代的托馬斯·阿奎納”,其宗教和哲學思想曾產生重要的影響。本書作者在研讀原著和借鑒國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tǒng)而全面地對卡爾·拉納的宗教思想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對其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響及其意義做了較為客觀的評價。
本論文集圍繞著康德哲學中的“義務性”(Verbindlichkeit)概念,針對“道德的義務性何以可能”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本論文集由6篇論文組成,其內容涉及康德的道德哲學、政治哲學、理論哲學和人類學。作者以道德義務性問題在哲學史中的演化為線索,考察了康德“自律原則”的歷史背景和語境,突出了了康德討論道德義務性時的問題意
在這本談話錄中,以賽亞·伯林講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學的發(fā)展歷程,其中穿插著許多個人回憶。他談到了馬克思、維柯、赫爾德、赫爾岑等令他著迷并給予他深刻影響的思想家,也談到了他的諸多摯友,如諾埃爾·安南、W.H.奧登、大衛(wèi)·塞西爾、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斯蒂芬&midd
列夫·舍斯托夫是蘇俄*名哲學家,曾出版三部重要哲學著作:《托爾斯泰與尼采學說中的善(哲學與布道)》(1900),《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尼采(悲劇哲學)》(1903),《無根基頌》(1905)。本書系傳主女兒(也是哲學研究者)以傳主生前與友人的通信和同時代人的回憶文本為依據,寫成的一部詳實可靠的研究評傳,對于研究舍斯托夫和整
本書呈現的是18世紀末和19世紀德國哲學中最首要的主題和最令人著迷的思想家:康德、赫爾德、費希特、黑格爾、馬克思。作者把德國古典哲學傳統(tǒng)中的思想家看作自由思想的共同承載者,但并不否認他們之間存在的分歧。作者傾向于強調連續(xù)性和一致性,認為如果要有一個真正的人類未來,歷史必須恢復本書中所論述的思想家們共同為之設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