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政治科學》是西南政法大學主辦的法學類學術集刊,旨在推動法學與政治學、社會學、公共政策學等跨學科、跨領域深度融合,倡導“大社會科學”理念,并鼓勵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合作。本書為第3輯,以“轉型社會中的國家治理”為題,分為專論、政法、治理、思想四個欄目,探討了歐盟憲法的基本原則、政府與市場關系、農村低保資源精準分
本書介紹了人們日常思維的普通邏輯知識,包括概念、簡單判斷及推理、復合判斷及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邏輯思維規(guī)律以及假說、論證等。側重形式邏輯教學,重點訓練學生的日常邏輯思維能力及其在法律工作中的應用。本書寫作體例通過“案例分析”導入課程,接著介紹相關“邏輯知識”,再經過“拓展學習”體驗邏輯思維在法律工作中的應用,最后
全書分四章。在第一章“案件與過錯”中,阿甘本從歷史語文學分析出發(fā),揭示了這兩個詞模糊的詞源,以及它們在概念層面的親緣關系。他指出,這兩個概念是法律建筑的前提,但構成法律領域的,是“罪”這一概念。由此,他過渡到卡爾·施密特的相關理論,并進一步探討了法學中“制裁”這一概念。在第二章“crimen與karman
本書為華東政法大學科研處推出的華東政法大學“東方明珠大講壇”第1季(前10講)的匯編。相關主講人均為國內外各領域的著名學者,演講主題涉及法的自主性、話語權力分析、行政協(xié)議、跨國司法對話、法律史研究的困境、民法典、政治世界觀、中國國家形態(tài)、人權與“動物權”等諸多法學、政治學經典命題,相關內容屬于學術研究的前沿領域和交叉研
《法制現(xiàn)代化的理論邏輯》(修訂版)是國內第一部系統(tǒng)研究法制現(xiàn)代化基本理論的學術專著。作者運用比較法律社會學和歷史分析方法,深入探討了法制現(xiàn)代化的概念內涵、研究范式、評價標準、社會機理、精神樞紐以及矛盾運動,考察在社會轉型過程中法制現(xiàn)代化的基本表征及其運動規(guī)律,把不同國度或地區(qū)的法制現(xiàn)代化運動放置到一定的社會生活條件下去
本書所探討的主要問題是法律的性質、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以及公民對待法律的正確道德態(tài)度。作者嘗試著用一種嶄新的方法對合法性權威進行分析,精到地解釋了法律實證主義的方法論。在這一過程中,作者還對其他與道德價值有關的法律領域進行了檢討,即法律的社會功能、法治理念、法庭的作用。本書的后部分致力于解答一些關鍵性的實質問題。
清朝末年是清廷專制政體崩潰的前夜,是古今思想變遷、政體轉型的關鍵時期,更是東西方思想文化激烈交鋒、互相影響的迅猛發(fā)展期。本書以民權和法治為中心對清朝末年的法治思想進行研究,以西方政體、民權和法治思想的理論淵源及其于19世紀后期在中國的移植為研究背景,系統(tǒng)性地梳理了民權和法治思想在中國的演變,并通過對清朝末年立憲人士關于
本書為當代英美法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英國者名法學家H.L.A.哈特的一部論戰(zhàn)性作品。在法律道德王義死灰復燃的時代背景下,作者有力地重申了約翰·斯圖亞特·密爾著名的傷害原則:只有意在阻止對他人的傷害時,以違背文明共同體中任何成員之意志的萬式運用權力才算是正當?shù)摹?本書是對法律道德主義的沉重一擊,在道
本書從哲學和人類學角度研究法和國家理論,提出了哲學的法和國家倫理學的核心思想是政治的正義性。作者設計了一個討論正義的新思路:在法和國家實證主義與無政府主義的對立之間找到一個可調和的點,同時在基礎哲學層次上建立與功利主義相反的正義的新模式。通過別開生面的思想實驗和哲學人類學的深入思考,作者探討了他的基本觀點:政治的正義性
本書以區(qū)域國別特色法律制度為研究對象,運用比較的、歷史的、歸納的方法,較為全面地介紹域外相關特色法律制度,對其中涉及的典型法律概念進行明確界定,具體闡釋和梳理相關制度產生的背景、歷史沿革以及現(xiàn)狀,并且對有關法律制度的未來進行展望。作者從比較法的視角對我國有關制度的現(xiàn)狀和局限進行剖析,聯(lián)系我國本土實際,分析域外相應法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