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他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的地位與魯迅等名家比肩,被列入魯郭茅巴老曹六大家之一。一直以來,沒有一套編校水平與其地位相匹配的全集出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聯(lián)合高校重量級學者團隊,歷時六年,打造一套傳世《曹禺全集》。共十一卷:一到七卷收錄了曹禺創(chuàng)作、翻譯的劇本二十種,部分劇本收錄了改動極大的不同版本作為附錄
閻肅稱得上是德藝雙馨的一代大家,一片丹心、一腔熱血、一身正氣。他給世人留下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佳作,鼓舞和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本書收集整理了閻肅的詞作集(上下兩卷)、劇作集——歌劇卷(上下兩卷)、劇作集、京劇卷、文集和音像制品集等共10卷本。
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傳播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擬出版《蒙古族著名作家作品精選》系列叢書50冊。叢書擬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蒙古族作家用本民族文字創(chuàng)作的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包含詩歌、小說、散文、兒童文學等四種體裁。此套叢書選擇的作品,均通過描繪我國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安定團結的社會環(huán)境,謳歌了草原兒女對偉大
本書分為時代新城、山水行吟、文脈流淌、樂享宜居、此心安處五個部分。具體內容包括:到武漢來做徒步家;新城:開啟城市新征程;武漢長江十二橋;滿城百花光影武漢;邂逅燈光秀;一江春水心手相牽等。
本書是一本散文詩歌集。故鄉(xiāng)和遠方一直是人們談論的亙古不變的話題。作者先在河南讀書教書,再到成都求學,然后到北京謀生,在家鄉(xiāng)的時候會想著都市,在喧囂的都市則會時不時想起家鄉(xiāng)。本書收錄了作者青少年時期在故鄉(xiāng)的生活,離開家鄉(xiāng)后,在成都求學和北京工作期間的生活經(jīng)歷及人生感悟。作者把這些真摯的情感,化作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字,表達了對
劉春生前寫了不少文章,當時并未結集付梓,相傳“有《鳳山稿》,藏于家”。但《鳳山稿》今已經(jīng)佚失。劉春卒后三十四年,其孫劉起宗(約?1505—約?1567)在《鳳山稿》遺稿基礎上,廣搜博蓄,輯為一集,取名為《東川劉文簡公集》(以下簡稱《文簡集》),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付梓。《文簡集》卷一至卷十四為《序》;卷十五為《記
本書分“散文卷江浙秘境”、“詩歌卷山水詩源”、“詞賦卷難得凈土”、“故事卷丹鳳朝陽”四大章節(jié)。這些作品以散文、詩歌、詞賦、故事等體裁,表達著他們對鳳陽山這片土地純樸的情感、深沉的熱愛。
這是一本文學作品集。收錄了130余位作者的散文及詩詞歌賦類作品共200余篇(首)。全書從體例上分為流年華章、歷史深處、詩意人生、鳳凰樹下、我愛我家、鄉(xiāng)愁咸陽、杏壇情深、人文乾州、文思如蓮等篇章。從內容上看,有對親情的傾情懷念,有對地域內文化的淺吟低唱,有對大時代變遷中普通人內心的掙扎和拷問,也有他們對文學深藏內心的那份
本書為上海老年大學和上海老年大學教育聯(lián)盟主編的詩文集,匯集“我心中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征文活動優(yōu)秀作品二百余篇。一百四十余位老年作者深懷“飲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之心,用一篇篇有思想深度和生活厚度的詩文作品,謳歌他們心中有血有肉、可敬可親的形象,源于生活,飽含深情,具有打動人心的感染力。
本書稿系江西師范大學創(chuàng)意寫作班的文學創(chuàng)作合集(第二輯),以精短小說和敘事散文為主,內容涉及青春情感、校園生活、家庭生活和幻想故事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