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文明形態(tài)--中國制度文化研究
詳細描述:遠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沿海先民就開始用簡單的航海工具,不斷開辟著海上的航路。在漢代,徐聞、合浦遠致異域珍奇,與陸路“絲綢之路”相呼應,大大地拓展了我們的地理空間視野。兩晉隋唐,海上帆影相望,跨海求經的中國僧侶,東來貿遷的波斯、阿拉伯商人,遠至非洲、歐洲等世界各國,都通過茫茫大海上的航線,到達了彼此的祖國。宋元
《二十四史(附清史稿,套裝共12冊)》撰寫了“前漢、后漢、兩晉、南北史、唐史、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清史”,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二十四史”是我國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xiàn),是人類社會罕見的智慧寶藏,也是我國人民引以自豪的文化遺產。它用統(tǒng)一的紀傳體裁,系統(tǒng)地記載了我
全書編纂工作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以史實為依據(jù),客觀、準確地反映中印兩國在歷史上的雙向文化交流。全書共設置800條目,對兩千多年來中印兩國貿易往來、科技交流、佛教交流、哲學交流、語言學交流、文學交流、藝術交流、民俗養(yǎng)生健身交流、交通交流、外交往來、學術交流等進行總結,含4000多主題,110萬字,配圖1300幅。本書的關
《二十五史》(全12冊)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五部史的匯總典籍。書本書包括《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
《史記》(全12冊)是一部由漢代司馬遷撰寫紀傳體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書分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與宋代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雙璧”。本書在編寫過程中輔以詳細、準確的譯文,降低了閱讀難度。
本書以中國福文化為基礎,通過各個方面來闡釋其外在表現(xiàn)和內在意義,例如與“福”字相關的來源、含義等,配上實物形式的剪紙、字畫、篆刻等圖片和照片,在對此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挖掘相關的典故、傳說,以及民間的一些詞句用法。還可以加入一些實際生活中與福文化相關的旅游資源,使本書更加貼近生活。
讀史,是與古人的對話與交流,是我們思維方式保持活躍的精神養(yǎng)料,也是我們感受生命律動的獨特方式。毛主席很喜歡讀史,老人家說過:太陽底下無新事。歷史縱有千萬種版本,但是作為過去存在的歷史只有一個答案,而每個人的一生也只能是一個版本。時間是永恒的,歷史是一條時間的大河,擁有大量史籍的中國人可以從中得到更多歷史的啟迪,拋開人為
《史記》是中國第一部以闡釋歷史為目的的歷史著作,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南芝川鎮(zhèn))人。著有《史記》,《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司馬遷賦》八篇,《隋書·經籍志》,有《司馬遷集》一卷。《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
中國是一個重視歷史文化傳承的國家。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史,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文化。自盤古開天地,這塊古老而又富有生機的土地上活躍著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善良、富有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的優(yōu)秀中華兒女,他們用自己的雙手不斷地譜寫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