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學術著作,旨在論證新時期的歷史學家應該秉承全面性的觀念和態(tài)度來記載歷史,并通過歷史書的記載、反映,達到促進社會發(fā)展、影響政策決策的目的。本書通過全面的論證和闡述,呼吁歷史學家應該牢記歷史學的目的,不斷完成歷史學的任務,并傳承歷史學的精神,使歷史學達到“實事求是”“以史資政”的效果。書稿體現(xiàn)了一個“新”字,一是對新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是意大利歷史學家貝奈戴托克羅齊創(chuàng)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于1915年。本書是一部論文集,收錄了作者在19121913年間發(fā)表的一些論文。全書分為兩編:史學理論、史學史。上編是全書的核心,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史學觀點。下編的主要內容是敘述從古希臘以來西方歷史學發(fā)展狀況。本書提出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一命題
《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學刊》是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集刊,常設中國古代史學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史學研究、外國史學研究、歷史文獻學研究、當代史學評論等欄目,已被收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本書為第25卷,特設專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刊發(fā)楊共樂、汪高
周谷城是現(xiàn)當代著名學者和社會活動家,其史學著述尤為豐富,深入研究其史學思想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理論意義。有關周谷城史學的既有成果多為專題研究,不夠深入和系統(tǒng)。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入剖析周谷城史學論著,系統(tǒng)闡釋周谷城史學思想,對此前相關研究的欠缺、薄弱之處均有突破,對周谷城史學思想的整體研究有所提升和推進。對于
《西部史學》系重慶市歷史學會,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組織編寫的一本關于歷史學相關研究的輯刊。本書稿共分6個板塊。特稿收錄1篇文章,討論曹操高陵石碑文字絨手巾的日常使用及所反映的社會習俗。先秦秦漢史研究收錄4篇文章,討論堯放四罪事件的考古學文化動遷、厲宣幽平時期的政治變遷、秦國內政中重臣與權臣以及女誡類文獻的來源問題。近代
本書主要收錄了徐永祥關于社會發(fā)展的理論成果。早期的哲學研究注重知行合一、開拓創(chuàng)新,這也奠定了徐永祥教授的學術情懷--始終關注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關注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在后期的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研究中,徐永祥始終關注“社會公平”“弱勢群體”的服務,并在實踐上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會工作實務的發(fā)展。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徐永祥關于“
a本書是明代史學家吳士奇所著《綠滋館稿》《考信編征信編》的整理點校本。《綠滋館稿》九卷,是吳士奇?zhèn)人文集,包括文八卷、詩一卷!犊夹啪幷餍啪帯菲呔,是其史學雜著,體例屬傳統(tǒng)目錄學的“史評史鈔類”,集中體現(xiàn)了吳士奇的史才、史學和史識。整理者以萬歷刻本為底本,以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遵循古籍整理的原則和方法,綜合運用“校勘四法”
本書為《新史學》輯刊的第28輯,本輯專題為軍事革命與近代早期國家,精選14篇中外學者的論文,就歐洲早期近代國家形成過程中的軍事因素展開論述,尤其對英國、法國、德國等近代國家早期形成過程中軍事革命與軍事財政的關系展開論述,解釋了歐洲近代早期國家形成過程中軍事因素的重要性,軍事財政國家是這些國家早期發(fā)展的基本線索。 在史學
《新史學》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組織策劃,著眼于從方法論角度把握史學發(fā)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學創(chuàng)新的道路。本書是第14卷,主題為“中古時代的知識、信仰與地域”,分為“知識的分類與利用”“信仰與生命史”“山林世界”“認知南方”以及“北境族群與政治關系”五部分,所收文章均是青年學者在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無論是考證內容還
本書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注重史學理論,著眼于中國歷史的重大學術問題,提倡學術爭鳴,以繁榮和推動歷史科學的健康發(fā)展。本書主要刊載史學理論、中國歷史研究、歷史文獻學領域內具有代表性的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