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自編文集,再現(xiàn)初版原貌。 2.適合各年齡層段的讀者閱讀、收藏,現(xiàn)了經(jīng)典圖書的加成價值。 3.對社會文明進程的敏銳洞察,使其作品具備預(yù)言性質(zhì)研究價值。
《故事新編》是魯迅先生以遠古神話和歷史傳說為題材而寫就的短篇小說集,包括他在不同時期所寫的8篇作品。這些作品的語言秉承魯迅先生的一貫文風,幽默風趣,婉而多諷。故事的內(nèi)容雖來源于歷史,但只是用了一點因由,經(jīng)作者隨意點染,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卻是一副絕妙奇趣的畫卷。
《朝花夕拾》是魯迅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以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自己從農(nóng)村到城鎮(zhèn),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nèi)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經(jīng)歷,抒發(fā)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吶喊》是魯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說的結(jié)集,收有《狂人日記》《孔乙己》《藥》《明天》《一件小事》《頭發(fā)的故事》等14篇作品。當時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揚時期。作者創(chuàng)作小說意在描寫“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并為新文化運動“吶喊”。作品真實地描繪了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揭示了種
《中國小說史略》原是魯迅在北京大學講中國小說歷史的講義,共二十八篇,1924年成書,1925年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本書為魯迅先生編撰的中國部小說史專著。全書共有二十八篇,敘述中國古代小說發(fā)生、發(fā)展、演變過程,始于神話與傳說,迄于清末譴責小說。本書在資料上搜羅宏富,采輯審慎。分析歷代小說的思想、藝術(shù),言簡意該,評斷允當,
《漢文學史綱要》本書系魯迅一九二六年在廈門大學擔任中國文學史課程時編寫的講義,題為“中國文學史略”;次年在廣州中山大學講授同一課程時又曾使用,改題《古代漢文學史綱要》,后改此名。魯迅先生有幾項沒有完成的寫作計劃!吨袊膶W史》便是其一。他留下了一部教學講義,題為《漢文學史綱要》。他的講演記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的關(guān)
《南腔北調(diào)集》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32年至1933年間所寫的雜文五十一篇。當時上海有一署名"美子"的文人在《作家素描》一文中攻擊魯迅:"魯迅很喜歡演說,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調(diào)'。"對此,魯迅迎頭反擊道:"我不會說綿軟的蘇白,不會打響亮的京調(diào),不入調(diào)不入流,實在是南腔北調(diào)。"表明了自己不愿隨波逐流
《彷徨》收入魯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說11篇,正是“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陣營分化的時期。原來參加過新文化運動的人,“有的退隱,有的高升,有的前進”,魯迅當時象布不成陣的游勇那樣“孤獨”和“彷徨”!夺葆濉繁憩F(xiàn)了他在這一時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熱風》收作者1918年至1924年所作雜文四十一篇。有魯迅在《新青年》的《隨感錄》中做的一些短評。除幾條泛淪之外,有的是對于扶乩,靜坐,打拳而發(fā)的;有的是對于所謂“保存國粹”而發(fā)的;有的是對于那時舊官僚的以經(jīng)驗自豪而發(fā)的;有的是對于上!稌r報》的諷刺畫而發(fā)的。
《二心集》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在1930年至1931年間所寫的雜文三十七篇。末附《現(xiàn)代電影與有產(chǎn)階段》譯文一篇。魯迅于1932年8月將版權(quán)售予上海合眾書店,同年10月初版。收錄文有:“硬譯”與“文學階級性”、習慣與改革、柔石小傳、《野草》英文譯本序、答中學生雜志社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