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中著名學者薩迦班智達對解脫、菩薩、密乘三律儀修持做了完整闡述,并對佛教顯密宗之區(qū)分、大小乘只差、宗派類別、續(xù)部順序,均按照經(jīng)典理論,做了嚴密的辨析和闡述,是一部難得的佛學巨著。通過該書的出版為廣大藏學愛好者特別是西藏佛學研究者提供一部重要的第一手佛學大師巨著進而為研究西藏佛學作為重要參考史料。
本書主要介紹了舊密乘儀軌具有的嚴謹而完整的服飾、樂器及其使用規(guī)則和理論。其中卡瓦索南桑布之弟子扎西加錯(公元14015世紀)撰寫的《舊密宗服飾與法器》一書體系最嚴、內(nèi)容最豐富,資料翔實全面、圖文并茂。
近年來,國內(nèi)影印出版了部分近現(xiàn)代中國佛教報刊雜志資料。其中,黃夏年教授主編、中國書店影印出版的《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正編、續(xù)編、三編),以及《稀見民國佛教文獻匯編(報紙)》,影響較大。此外還有瑞華主編的《民國密宗期刊文獻集成》,以及田奇選編的《民國時期佛教資料匯編》。這些資料盡可能地匯集了國內(nèi)圖書館所藏,但仍有部分
本書出發(fā)點是由于現(xiàn)實佛法真實義趣、解脫進路常被遮蔽、淆亂,常被歪解、淺化,外道、邪法滋章,異人、邪師橫行。編者欲正本清源、匡正解蔽,呈現(xiàn)佛教本原,促進重視實修,推動佛法有效因應(yīng)時代、適應(yīng)時代、時代,故辦此輯刊,以正視聽,引導個體務(wù)識本來面目,發(fā)揚正信正行正道正能量,促進人個體的身心和諧、生命提升,促進世間良性發(fā)展和人類
本書是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楊岐禪文化為背景,以時間線--朝代來劃分各章,以人物線--歷代楊岐禪文化的代表人物為主線索,將有關(guān)楊岐禪文化的文獻資料加以史實考察論證,并以楊岐禪文化歷代傳承圖為銜接對照,使得讀者對楊岐禪文化的源流、世系傳衍、發(fā)展歷史的全貌一目了然,可讀性強。書稿始終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忠于歷史,忠于事實,對
明清之際,以錢謙益為中心,包括程嘉燧、李流芳、王志堅、毛晉、金圣嘆、徐增、歸莊等在內(nèi)的文人,以傳承宋濂至歸有光一系的文人經(jīng)學為己任;與此同時,佛學界興起刊刻方冊藏、以教療禪和重視佛經(jīng)古注疏等征實學風,諸人亦積極參與。文人經(jīng)學與佛學征實風尚在思維方式上的相互激蕩,為明清之際文學思想史的變革提供了理論動力。本書試圖通過考察
本書運用梵漢對勘的研究方法,考察了東漢支婁迦讖至唐菩提流志的《無量壽經(jīng)》四個漢譯本對梵語工具格、從格和處所格的翻譯方式,并以《維摩詰經(jīng)》為比較對象,考察《無量壽經(jīng)》和《維摩詰經(jīng)》不同時代譯本對梵語格變化翻譯方式的異同。在此基礎(chǔ)上,著重探討介詞短語“于NP”“從NP”和后置詞短語“VP時”“NP所”因?qū)ψg梵語的格變化而產(chǎn)
科學知識如何安頓,本體論、宇宙論、人生論和知識論如何思考?這些問題又如何在本體和現(xiàn)象的構(gòu)架中回答?熊十力在中國的固有學術(shù)里尋求的資源,最關(guān)鍵、最重要的有三個。第一個就是唯識論,主要因為唯識論理有認識論問題。在中國自身所有的學術(shù)里頭,沒有處理知識論這一部分的。可是在唯識學里包含了我們?nèi)绾握J識外物的問題,而且有一套非常嚴密
《東亞佛學評論》由中央民族大學東亞佛教研究中心主辦并資助,每年出版兩卷。本輯收錄12篇論文,研究主題涵蓋東亞佛教研究的不同方面,涉及李通玄研究、專題論文及兩篇書評。李通玄研究專題,考察了李通玄將“皇帝算法”與《華嚴經(jīng)》中“菩薩算法”的比對闡釋、探討了李通玄的華嚴思想對永明延壽的影響,以及李通玄對《華嚴經(jīng)》“初發(fā)心”的多
本書是一部學者周國平與濟群法師的對談錄。圍繞生命、生活、愛、希望、價值、永恒等命題,從各自專研的領(lǐng)域出發(fā),展開了深入的辨析甚至激烈的辯論。精彩內(nèi)容整理成文,向讀者呈現(xiàn)出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認識人生的智慧與哲思。作為哲學文化領(lǐng)域之學界翹楚,周國平和濟群皆以用心為人、潛心為文而著稱于世,彼此神交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