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曾三次就任尼泊爾總理的普拉昌達同志的25篇講話,重點關注其在尼泊爾國內經濟發(fā)展、政黨政治和對華對印外交政策方面的態(tài)度和觀點,包括“一帶一路”倡議、跨喜馬拉雅合作、中尼印三邊關系以及國內民主政治轉型等內容。
本書是本刊的第五本。本刊集合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日本關西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6所大學漢學、國別研究、亞洲研究等專業(yè)在讀博士生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6所高校的若干位博士生導師是各國相關領域的重要學科帶頭人,現階段專注于各自領域的前沿問題研究,就相關問題保持著跨學科的
本刊集合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德國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日本關西大學、韓國外國語大學6所大學漢學、國別研究、亞洲研究等專業(yè)在讀博士生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本輯主要包括特稿和影像史、藝術史、中外互動史、語言接觸史、留學史、翻譯六個主題模塊17篇文章。這些文章以博士生論壇的形式,由全體導師及特邀
本書以特萊地區(qū)的治理為研究對象,首先從治理理論到邊疆治理理論、邊疆到小國的邊疆進行了邏輯演繹,構建起本書的理論基礎。其次,在理論探討的基礎上,分析了特萊地區(qū)治理在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面臨的問題及其根源。同時,分析了尼泊爾不同時期統治者采取的治理舉措,并總結、提煉了由此形成的不同政治、經濟和社會與文化治理模式,以及其演變
本書設立介紹區(qū)域國別史研究的特稿、南亞文學與文化、南亞社會與政治共三個專題,收錄論文共11篇,涵及印度、阿富汗等南亞國家宗教、歷史、語言、文學、教育等諸多方面,文章的作者均來自不同的學校機構,有著不同的研究領域和探索思考方向及角度,因此所呈現的研究成果也是多維、多向的,使得本書可成為深度了解南亞國家歷史及社會現狀的一面
《馬來西亞發(fā)展報告(2022)》全面分析馬來西亞的政治、經濟、外交、安全形勢以及中馬關系,同時重點研討馬來西亞的中央與地方關系、“青蛙政治”與“反跳槽法”、國語普及運動與國家文化政策、人文交流、線上教學、中馬數字經濟合作等重要議題。
本書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總報告,比較全面地總結和分析了2020年越南政治、外交、經濟、貿易、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并展望下一年度的發(fā)展前景;第二部分為越南2020~2021年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領域分報告;第三部分為專題報告,對2020~2021年越南的農業(yè)、工業(yè)、海洋經濟、金融、交通通信、對外貿易、旅游業(yè)
本書由九篇各自獨立的論文組成,選取韓國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位知識分子(吳慶錫、崔濟愚、金玉均、池錫永、徐載弼、李商在、黃玹、樸殷植與申采浩),從歷史背景、人生經歷、社會影響等方面入手,全面而深入地分析了他們的思想和活動。所研究人物較好地兼顧了全面性、代表性和社會影響力。全書以時間為序,人物為綱,以點帶面,展示了186
本書關注近年來中國的巴基斯坦研究,基于相關數據,對2002-2021年中國巴基斯坦研究的相關成果做簡要梳理和分析。整體來看,中巴經濟走廊倡議及其建設對中國的巴基斯坦研究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為與中巴走廊直接關聯的巴基斯坦時政主題研究呈顯著的正增長,而與中巴走廊間接關聯的基礎研究則呈負增長。對六個主題、近兩百份研究
阿聯酋自1971年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建國以來,從落后的海灣小國發(fā)展成為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其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政治體制也較為穩(wěn)健,經受住了“阿拉伯之春”的考驗,綜合反映出阿聯酋符合國情、較為成功的發(fā)展模式。本書從發(fā)展政治學理論視角研究阿聯酋的發(fā)展模式,試圖從中探索阿聯酋政治轉軌與經濟騰飛、社會轉型之